|
献爱心不要攀比捐款数额
2008-05-23 09:01 来源: 望京网
  昨天,北京晚报以《6万片酬买320双新鞋捐灾区》为题,刊登了朝阳区小关北里小学五年级学生盛利用片酬为灾区献爱心的报道,家长读者纷纷来电赞扬盛利的善举,同时,不少家长也被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积极捐款的爱心行为感动着。心理专家和社会学家提出建议,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捐款一事应正确引导,切勿让孩子产生“用金钱多少来衡量爱心大小”的错觉。

  读者何先生告诉记者,12岁的女儿甜甜(化名)在上小学六年级,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甜甜就把每天关注灾情报道和写作业看得一样重要。上周,学校组织同学捐款,甜甜想都没想就把自己兜里的20元零花钱塞进了捐款箱。“孩子觉得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自己捐得有点儿少,当天晚上跟我商量打算第二天再捐。”经过全家商量,甜甜决定向父母预支自己两个半月的零花钱共计50元。何先生感动的同时也教育女儿,捐多捐少是心意,只要爱是发自内心就可以了。

  然而读者李女士上初一的儿子小刚(化名)却有不同遭遇。李女士称,近日小刚所在学校组织学生捐款,班上同学有的捐1元2元,也有的捐100元200元,小刚将10元零花钱捐出。没想到班主任老师对同学们的捐款总数并不满意,在全班同学们面前沮丧地自责,称自己教育出了“冷血动物”。全班同学见老师有些生气,第二天再次组织捐款。听了儿子的讲述,李女士不禁担心起来。李女士认为,对孩子来说,为灾区献爱心是一次难得的品德教育机会,如果盲目地用捐钱多少来衡量孩子的爱心,未免践踏了孩子珍贵的爱心,也容易误导孩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学生的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教师和家长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献爱心,不能将学生的爱心物质化。北京青少年心理与法律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认为,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道德认知并不成熟,为灾区捐款只是形式,重点是学生对献爱心的理解,即使学生仅捐了一分钱,也是他们的心意。教师和家长应当引导和鼓励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心,不攀比,献真心,因为爱心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论坛精选
·望京又有一个新地标 ·天通苑北一区发生车祸
·川青铁路青海段尖扎黄 ·艹の嘞!跳楼自杀坠落
·通知!君太汉光 过街天 ·终于又现蓝天啦
·五大连池风景区温泊以 ·fan恼的根源
·水汽弥漫的浴室内,内 ·孩子作妖分年龄吗?不
·人祸,你都不知道何时 ·上千部手机、50000余张
·今天香客不多 ·神圣的学府
·国子监走一遭 ·参观北京汽车博物馆
·周五 ·人啊 是需要经常的来接
·又是一年中秋节……自 ·望京南湖中园小区南门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