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选考历史科的总分状元陈诗玥

■高考期间,一名家长在给应考的孩子送水。考完后的孩子们,还要面临填报志愿的煎熬。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摄(资料图片)
■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实习生 赖敏虹 林晓格
昨前两日,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均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08年度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的录取名单,港校开始“发力”与内地高校争夺优质生源。
记者在香港大学的录取名单中看到,早前面试的555名内地生,只有301名获录取,当中有32名广东尖子生,与北京、上海两地的录取人数大致相当。
香港大学在7月2日首批公布的301名录取名单中,有广东考生32人,约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当中包括广东选考历史科的总分状元陈诗玥。
香港大学要求,301名获得录取资格的高考生要查看其电邮信息,并在学校的网上系统进行确认。考生如有任何疑问,也可致电香港大学查询(852-22415886)。
同时,记者在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港校的招生网站上了解到,其在内地独立招生的第一批录取名单已公布,学校会以电话通知成功获录考生确认接受录取的安排。考生亦可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各高校的招生主页。
香港理工大学称,该校将在7月初公布录取名单,并以电邮及手机短信通知获录取的申请人。届时申请人要登录Study@PolyU查看有关安排及细则。
香港浸会大学表示,从7月1日开始,该校就将电话联系获录取的内地考生,一一予以确认,预计持续到7月7日才能录取完毕。
香港科技大学则提醒已经参加面试的考生尽快上该校招生系统查阅入学申请结果,已经参加面试而尚未收到录取通知的考生,请密切留意“录取结果”,该校的录取“额满即止”。
各港校计划“补录”
确定者要交留位费
按照国家高招政策,确认就读港校的内地高考生,将不再参加内地统招录取。因此,每年都有考生在港校和内地学校之间举棋不定。正因为此,几乎每所港校都有“候补名单”,顶替首批获录却放弃的考生名额。
如7月2日公布了首批录取名单的香港大学,就在昨日傍晚公布了候补名单。该名单合计222人,其中广东学生有30名。而浸会大学也发出公告,若第一批录取结束有余额,学校还将进行补录。“今年计划录取人数140名,但会有弹性,可能会比原计划多一些。”该校招生负责人说。
按照规定,各港校的最终结果会在7月7日前敲定。但为了争取优质生源,有部分港校会希望确定就读港校的学生先交留位费。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确认或不交纳留位费的话,该考生的资格就会让位候补名单上的考生。
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副总监黎慧霞介绍,每年都会有内地考生衡量各方面情况后拒绝港校的录取,因此,今年该校公布录取的考生需在今日下午以前回复,同时还需缴纳1.5万元的留位费。
特写
状元陈诗玥获45万港元全奖
“我可能会选择香港大学。因为香港大学给我45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而且答应我先在清华大学委培一年。这是一个鱼与熊掌兼得的好方案,我很开心。”选考历史总分状元、来自珠海一中的陈诗玥言语中透露着喜悦之情。
据了解,陈诗玥于6月29日下午参加了香港大学国际关系学专业的面试,“面试感觉不错。但现在的情况是知己而不知彼,不敢说自己很有把握。”而在第一批,她填报了清华大学。“清华和港大是鱼与熊掌的关系。”陈诗玥曾表示自己在两大名校间取舍两难。
“如果香港大学同意接收我,并且答应我在清华委培一年,我就去港大,如果不可以,我就去清华。”陈诗玥7月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日我登录港大的网站查看录取结果,没想到港大真的答应了我的条件,并且给了我45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这真是一个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案,我很开心。”陈诗玥表示。
她说,“大一是大学里最基础最重要的一年,能在清华大学这么优秀的学校度过,我很荣幸。大学四年,我能在清华和港大两所顶尖高校度过,感受两地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我觉得很幸运,我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