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教育,不必太追求“专业”
2008-07-21 09:26 来源: 望京网
    最近,香港大学的招生面试,又在内地引起骚动。港大面试题目与国内的高考相比,在教育理念上明显高出一筹,这也是大部分媒体所认可的事实。不过,旧的思想模式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冲走。
 兹举一个例子。在一篇报道中,记者称赞现在的家长“成熟了”。所谓“成熟”,就是在面试场所外面等待孩子的家长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是上北大清华还是上香港的大学并不那么重要,关键在于挑个好专业。
 我因为写了几本关于美国教育的书,人也在美国教书,因而有些读者给我写信咨询送子女留学的问题。我碰到最多的问题也大同小异。许多家长不停地问:上什么专业好?我告诉他们:美国大学录取就是录取,并不看你的专业。许多家长大惑不解。他们不能接受的事实是:孩子怎么能连自己学什么专业都没有确定,就上了大学?不能怪这些家长。他们大多是我的同龄人,和我前后脚接受的大学教育。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至今,我们的大学一直坚持专业招生、专业教育。同一个学校,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要高得多。许多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也把专业作为重要参考。
 可你看看港大面试的考题: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如何治理?这是什么专业题目呢?从字面上看,也许是环境科学。但这个问题,更涉及公共政策、经济发展、国际关系、体育等诸多方面,远非一个专业能涵盖。看人家的题目就知道,人家是来选择有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什么专业人才。
 大学教育的根本是通才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基本面向都是超越专业的。这也是美国的许多大学生到了高年级才选择专业的原因之一。看看美国大学里最永久性的科目,比如文史、数学、科学、宗教、艺术等等,都属于这种基础课程之列。
 为什么呢?因为专业是为了解决世界所面临的问题而设置的。许多过分具体、狭窄的专业,往往反映的是上一代人面临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下一代人未必会面临。而在如今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也会面临前代人根本没有面临、甚至无法想象的问题。他们无法从父辈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他们安排的专业中,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必须创造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所以,基本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服别人及和别人沟通配合的能力,就成为大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香港的大学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在这方面自然得风气之先。人家不像我们一样,把学生圈起来,语文、数学、政治一门一门地考,而是给出空气治理、燃油涨价这种社会面临的真实问题,看看考生有什么样的精神资源来对应。由此也可以想见人家在学校里是怎么教育学生。看看内地的大学,像什么“特许项目管理”之类的专业漫天飞。甚至北大这样的名校,竟还曾弄出来博彩专业。以后学生毕业找不到“特许项目”、进不了赌博业,他的大学教育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呢?上大学,选专业并不重要,但大学很重要:你必须把孩子送到一个有高远的教育理想的地方去读书。我们这一代当家长的,不要拿着从自己的大学教育中得到的枷锁,来束缚下一代的发展。(薛涌)
 论坛精选
·当今社会不生病、没有 ·手气杠杠滴啊!
·羊蝎子滋补锅 ·阅读小达人
·以创新与转型开启新征 ·热爱阅读小达人~读《海
·热爱阅读小达人——《 ·美的历程读后感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钢
·看小猪变形记 ·当旅游遇见9级大风沙
·今天山西太原市某小区 ·天津一日游,第五站~
·看来这姓董的背景也一 ·热爱阅读小达人
·加话#热爱阅读小达人 ·努力读书终身学习
·懂得前行 ·热爱阅读小达人活动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