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网讯 部分单位错峰上下班、大型商场延迟至上午10时开门迎客,加上单双号限行、奥运专用车道启用……昨日,北京迎来了进入奥运“赛时体制”后的首个工作日,本报记者兵分三路,在早晚高峰时段对道路行车、地铁、公交车站以及大型商场停车场进行暗访。
公交:早高峰增发5000车次
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后,公交车成为多数市民出行的首选。昨天上午8时,记者在方庄附近的几个公共汽车站看到,乘公交车的人很多,但车站秩序井然,25路车大约每4分钟一班,43路、800路车大约6分钟一班。几乎同时,五棵松公交车站等车的乘客比平常略有增加,但记者计时的十分钟内,337路公交车来了4辆,728路公交车来了6辆,620路车来了2辆。“这样的发车频率,比限行之前增加了50%左右。”正在等候728路的郑先生表示。
为体验限行后的公交车行驶速度,上午8时记者坐上728路公共汽车,从五棵松到复兴门共用时18分钟。“平时怎么也得半个小时,今天这速度可够快的。”一位乘客表示。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晚高峰时段。昨天17时30分,在东单路口东公交站点,站台上约有30名乘客排队等候。据记者观察,公交车到站的间隔在3分钟左右,客流很快得到疏散,没有聚集。
根据公交部门介绍,昨天公交系统在6时30分至9时实行早高峰运营,比平日延长了一个小时,全市早高峰共发车3.67万次,比平时增加5000车次。估计运送总人数350万人次,比以往工作日早高峰多出40万至50万人次。
地铁:压力加大 秩序正常
比起公交车,地铁的运输压力则要大得多。地铁部门平常在6时至8时实行高峰时段运营,而昨天的早高峰运营提前到5时50分,结束延后至9时,早高峰时段各条线路的发车间隔如下:1号线2分钟/次,2号线2分30秒/次,5号线3分钟/次,10号线3分30秒/次,13号线3分钟/次。
昨天上午8时40分,地铁1号线建国门站人流如织,尽管发车间隔已经很密集,仍有部分乘客要等两班车才能挤上去。而8时50分左右,记者在国贸站由1号线换乘10号线,发现10号线虽然乘客也比较多,但并不拥挤,车厢内可以有空间走动。
昨天下午5时40分左右的晚高峰时段,记者再次来到建国门站、国贸站,发现晚高峰的状况与早高峰如出一辙:尽管地铁发车班次已很密集,几乎前面的车还没走远,就远远地看到后面的车灯扫过来,但因为客流量大,许多乘客要等待两三班车之后才能挤上地铁。
早晚高峰虽然地铁客运压力很大,但车站秩序井然,每个换乘站都有奥运城市志愿者、疏导员向乘客提供咨询服务和疏导。
出行:“单双号”改变出行方式
海淀区的李先生今天步行去上班,2公里多的路程走了不到半个小时,他说:“以前有车就懒了,现在开不了车,正好锻炼锻炼。”车牌尾号是双号的崔磊则在刚宣布将实行“单双号限行”的政策后,就买了一辆自行车,准备用来上班代步。从21日早高峰的情况来看,北京街头骑自行车的人明显增多。
而更多的开车人选择了公共交通。北京交通委负责人介绍,“单双号限行”期间,每天将有400万人次客流转移到公共交通。
商场:对消费者影响不大
俗话说“星期一,买卖稀”,昨天对商家而言是一周生意最“冷清”的日子,因此“大型商场统一延迟至上午10时开门迎客”的规定并未对消费者有大的影响。
昨天上午,记者9时30分左右来到百盛商场,发现商场门口只有5位顾客在等候开门。而9时30分在崇文门新世界商场门前,等候开门的顾客仅有4人。“延迟到10时开门,影响并不大。”新世界商场门外等候的一位消费者表示。
与消费者比起来,因推迟营业而实施“错峰上班”的商场工作人员则感觉“很爽”,“王府井集团旗下四家商场就有近1万名商场营业员和促销员,上班时间均从8时30分推迟到9时30分。”昨日,王府井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说,员工们因此能避开上班早高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更加通畅。
(记者童曙泉 杨汛 刘宇鑫 实习记者李震 实习生李明瑶 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