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商老总有许多是外行 愈是外行胆子愈大
2008-08-28 14:03 来源: 新华日报
  本报曾以《“空手套白狼”暴露房地产经营困局》为题,报道南京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因老总患病去世凸现上亿债务的新闻。记者近日获知,这位去世的老总,生前竟是一个对房地产一窍不通的“外行”。而让人吃惊的是,“外行”经营房地产项目的状况,在楼市比比皆是,“在南京,至少有50%的开发公司老总是外行。正是房地产运作的不专业,诱发了诸多违规现象。”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出身五花八门 发家各有“门道”

  其去世老总原先做餐饮生意,由于公司常年亏损,便有了做房地产弥补亏空的想法。2000年,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以极低的价格购地,由此开始了房地产操作历程。

  李平(化名)经营着一家房地产代理咨询公司,业务遍及省内多个市、县。他说,“平时和我们打交道的开发公司老总,过去大多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之前是粮食局、化工局、税务局、街道办或者乡镇的普通干部,通过关系拿到土地后,就能运作房地产项目。”

  李平认为,“外行”当道,是当前国内房地产行业的特性。很多大公司的高管也不懂房地产,所学专业为地质学、社会学或中文,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大开发商分支公司的经理,“因为,他们能把各方面的资源搞定。”

  土管存在漏洞 滋生“寻租”空间

  “其实,开发商的自有资金真是非常少。但‘外行’往往胆子大。去年信贷紧缩之前,这样以小博大的情况相当普遍,一些大公司也这样做。这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李平说。

  “外行”何以能轻易获得以小博大?有知情人士透露了这样的秘密:某市主城区可供出让的土地只有40%经过了招拍挂,其余60%的土地仍保留在各个区手里,成为一种人脉资源。“政府保留在手中的大部分是退二进三的土地,比如企业改制、搬迁后留下的土地。开发商拿到手后,就可以把土地进行抵押,到银行贷款。”

  政府区域决策时对房地产项目定位的不准确,也给市场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据了解,房地产项目的定位包括地块的容积率、绿化率、覆盖率、物业类型配比、土地拆迁成本、土地定价,等等。由于政府部门职责分工不同,各管各的,因此很难对土地进行准确的定位论证。

  外行预留机会 高手趁机“帮忙”

  “如果你身边有这些资源,我们可以合作:1、有土地但资金不足,不懂房地产开发,我们可以给你找钱,帮你开发;2、项目已经启动,但销售不理想,我们可以给你对症下药;3、有社会资源,可以通过旧城改造、工业搬迁等拿到土地,但不知道怎么运作,我们可以帮你运作。”就在记者采访期间,一家房地产网站上出现了这则耐人寻味的自我推销广告。

  这种做法,地业内被称为“中介包销”。还有更简单的,仅是做个中介,借给开发商200万元就能“抄底”赚回七八百万乃至上千万元。在南京郊县就有这样的例子:开发商虽然有地,也动工了,但因为缺钱,没把握再往下操作,找个可信的人借200万,项目也给这个人做,只要定个保底销售价,住宅卖2000元/平方米、商业用房卖4000元/平方米,借钱的人,只要在保底价上一个平方米多卖200元,一个5万平方米的项目就能多卖出1000万元。即便是以保底价卖也能赚,因为开发商会支付佣金,就算是卖不掉,投资风险也小,大不了把200万元充当房款,先买下1000个平方的住宅,以后再慢慢卖就是了。

  业内资深人士称,“这就是行业特点。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情况看,目前像万科、中海等这样专业的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未超过10%,市场空间很大,大量公司都是不专业的。这就给市场‘高手’们预留了操盘机会。”

  杜绝“浑水摸鱼”关键在于规范

  南京福舍投资公司总经理史东说,“外行”经营房地产的情况在境外省外也存在,但由于一些地方有相当严格的运作程序规范,使得开发商摸不了“鱼”。

  像香港,就有专门的土地运营商,负责土地到项目的转变,从生地到熟地,他们会分两步走:一是拆迁、配套,二是概念规划。土地运营商负责一整套的土地运作方案,分包则由政府协调。现在,上海等一些城市已在这样做了。上海所有的设计院,不看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不会做设计方案的。这与以前开发商一拿到地设计院就做方案有很大不同。经过土地运营商专业评估的地块,再进行招拍挂,或者由土地运营商自己的项目公司进行开发,每个步骤都一清二楚。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操作模式值得借鉴。

 论坛精选
·朝阳公园书市好热闹 ·我爱阅读,我是阅读小
·新买的床,1.2米*2米的 ·每日窦摘
·这个“挂号须知”说的 ·美发厅
·热爱阅读小达人 ·故宫检票处
·iPhone12promax钢化膜 ·塞车,其实也可以很惬
·开饭 ·#热爱阅读小达人
·看来每年都有很多想不 ·热爱阅读
·#热爱阅读小达人 《给 ·太晒了
·“‘中华文明起源’系 ·孩子参与了【热爱阅读
·头一次看到这么多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