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诺基亚、三星们几乎将摩托罗拉从各自的对手名单中划掉,后者的中国团队正在奋力一搏
你得承认,在头悬利剑的境况下,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够像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 Inc.)一样,保持常规的产品更新节奏,并时刻不忘展示品牌尊严,仿佛昔日荣耀从未逝去。
在拆分消息公之于众5个月后,7月28日,一款名为 MOTO L800t的直板机登陆中国市场,尽管其貌不扬,但摩托罗拉却对它寄予厚望。作为摩托罗拉首款支持TD-SCDMA网络的3G移动终端,MOTO L800t希望凭借对所有中国移动通讯方式的支持,给抢占先机的对手们以反击。
而在7月7日,拥有虚拟键盘的ROKR E8在美国面世,它随机而变的动态按键模式被誉为小型手机的革新性设计,但事实上,它的真正使命是:延续V3或者“明”创立的工业设计先锋形象,以一款颠覆性的明星产品来挽救公司命运。
然而,无论摩托罗拉怎样努力,也不会将公众的兴趣点矫正过来,7月底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缺乏根本吸引力。自从摩托罗拉公司手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降至9.5%的历史低点(2006年,Razr曾一度将这一数字提升至22.4%),整个行业重排座次的工作已经结束。早些时候发布第二季财报的诺基亚和三星已稳坐市场双雄之位,如果从出货量考虑,LG电子新近抢占了摩托罗拉的位置。
人们唯一关心的是,定于2009年的分拆应者寥寥,这家曾经辉煌的公司如何在不确定性的恐慌中度日如年。
的确,现在的摩托罗拉如坐针毡。被拆分的移动通信设备业务占据公司一臂江山,近来,随着拆分事项进入实质性阶段,移动业务部门止损的希望愈发渺茫。尽管现金流不成问题,但这家科技公司缺乏足够的现金结余。截至3月底,现金仅余77亿美元,而债务则为42亿美元。加之耗时数月的拆分过程所带来的高达7.5亿美元的成本,无论谁接手,该公司的未来都被蒙上阴影。
整个世界都意识到,这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的伟大公司,它的手机业务已经触底。
但是,摩托罗拉移动终端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任伟光却认为其中蕴含着“触底反弹”的机会,眼下的一切不过是最后胜利前的一个小战役。
这是否是对目前困境轻描淡写的修辞?事实上,你可以从中解读出一名久经沙场的战士对战场的复杂感受。历经21年磨砺,中国已成为摩托罗拉最大、营业额最高的海外市场,这里是融合了新机行为和换机行为的完美市场,但同时也是全球气氛最热烈的竞技场。即使在Razr V3和“明”卖得最好的时候,诺基亚依然拔得头筹。2007年,后者以35%的市场份额连续四年成为领跑者。
与此同时,摩托罗拉中国也在紧张地加固组织框架。去年11月,摩托罗拉中国新总部迁入北京望京地区,原本分布在6个城市的3千多名研发人员聚集在此。至此,1家控股公司、3 家独资公司、5家合资企业、18个研发中心和25个办事处使中国区在其全球版图上占据要位。
然而,受累于全球新品推出乏力,摩托罗拉中国市场份额在今年第一季度下滑到10%左右。对摩托罗拉来说,这是个接近底线的数字。而几乎在同时,拆分的消息从总部传来,此后,摩托罗拉的中国团队经历了空前的多重考验。
本来,为了扭转颓势,摩托罗拉急需在第二季度推出7款中高端产品,其中包括3款PDA产品和瞄准3G的TD手机。从根本上,摩托罗拉中国希望借此使本土团队的战略更加清晰。但拆分的消息无异于一个突来的变数,在3月28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任伟光和他的同事们却被来自各方的不安情绪所包围。
其时,结束了两天在芝加哥召开的公司年度大会,任伟光在北京时间下午4点到达首都机场,像往常一样开始工作。但五个小时后,芝加哥早上8点,摩托罗拉总部就在公司内部发出了将手机业务分拆、以形成两家专注于不同领域的独立公司的公告,并要求公关部门在第一时间把消息传达给外界。
一时间,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着摩托罗拉中国,各种各样的疑问接踵而至——有些比较年轻的员工甚至冲到任伟光面前,询问公司是否会提供员工遣散费,来自合作伙伴和媒体的电话交替而来,从那一刻起,任伟光接电话的频率直线上升……
公司管理团队本已压力重重的任务由此变得更为繁杂:对各种细小问题的恰当解释,对各类疑惑的说服,在总部消息和本土市场之间保证实时的信息对接,因为,任伟光和他的同事知道,任何未经证实的消息都可能为另一个疑团提供想像空间。同时,新产品推出的节奏不能因此受任何影响,否则,摩托罗拉将进一步陷入被动。
谈及这段刚刚经历的艰难时光,任伟光并不认为其中充满强烈的戏剧性,这更像是一场表面波澜不惊的内在煎熬。“我们选择熬过去”。任伟光对《环球企业家》说。
(文章来源:《环球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