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杭州某民办中学一个初三教室里,冒出了一位“圣诞老人”——男生小雷拎着一大袋棒棒糖正在班里派发,每位同学都有份。眼看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品尝棒棒糖,小雷却乐不起来,因为请全班吃糖其实是班主任对他的“处罚”。
一颗糖惹的祸
上周五的英语课上,老师突然停止讲课:“小雷,你嘴巴里是什么东西?”老师的发问引得学生纷纷回头看小雷,只见他腮帮子鼓鼓的,脸上像是胖了一圈。听到英语老师的询问,小雷茫然不知所措。老师指了指他鼓起的腮帮子,他才领悟过来,急忙跑到垃圾桶旁吐了糖。
中午,小雷从班主任办公室回来了,眼睛红红的,话也不肯说。不少同学替他担心,悄悄猜测他会受到什么处罚。“给班里每位同学一份糖,谁也不能少;加上600字作文和500字检讨。”下午自修课时,班主任宣布了对小雷的处罚决定,出乎所有人意料。
处罚成了分享
听了班主任的处罚决定,不少学生偷偷乐了:“这下我们有糖吃了。”昨天,小雷手持一大包棒棒糖进了教室,眼尖的同学都笑呵呵地问他要,但同时发现这糖不是那天他吃的。“我跑了7个商店了,就是没有我吃的那种。”小雷一边分糖一边解释。
据蒙通社小记者了解,这种特殊的处罚已不是第一次在该班出现了。曾有一位同学上课喝了口水,第二天全班就人手一瓶矿泉水,只可惜小雷这回忘了前车之鉴。
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特殊处罚恰如其分,谁让小雷明知故犯违反课堂纪律。不过同桌小君却把棒棒糖还给了小雷,小君告诉记者:“小雷固然有错,但我认为可以给予他一些教育措施,不必用物质教育代替精神教育。”
而听说此事的初中生们更多赞同这种看法:“任何班规都是为了同学能遵守纪律从而更好地学习,所以惩罚是必要的,这也是为了同学们好,让大家能引以为戒,只是绝对不能拿太贵重的东西‘分享’。”(柠檬棠 本报记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