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出生日期的报纸 加工成“生日报” 李先生个人爱好引商机———
一年半时间,花费超10万元,收集10万余张报纸;从法文报到中文报、从中央级党报到地方报纸、从1873年清朝的《申报》到新中国成立当天的《人民日报》,家住望京的李先生不仅收藏这些报纸,还将它们做成了礼品。
10万余张报纸 堆满客厅
上周末,记者来到李先生的家中。掀开客厅里两个木柜的门帘后,记者看到,李先生收藏的报纸大多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大报。这些报纸纸张已经全部泛黄,每月合订本被分门别类地放置,10平方米的地方满满当当。
“这些是我这一年半来收集的部分报纸,其中包括一些国外的报纸,就是有点乱。”李先生一边说着,一边将桌面上几张零乱放着的法文报纸收了起来。
收藏一年半 精品有不少
李先生收藏这些报纸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李先生说,他有时去图书馆收废旧报纸,有时去古玩市场“淘宝”,还结识了不少报纸收藏界的名人,也因此了解和换回了更多的精品。
在李先生的收藏品中,最完整最让他宝贝的要数对辛亥革命有连续报道的《时报》了。
“每一期上面都会有一小段当时对辛亥革命的介绍,连起来之后就成了一个系列报道。”李先生说,总共50天的报道,50张报纸,他现在只差1月1日那张。“我正到处找呢,补上那一张就完美了。”他说。
花六位数收藏 藏品变礼品
轻拿轻放、归类整理,李先生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他对这些收藏品的珍爱之情。一共花了多少钱?李先生说:“只能告诉你,六位数。”李先生说,每一张具有重大意义的报纸至少都花费了四位数才收回。
李先生说:“我收藏这些报纸,也是看准了商机。只要告诉我出生日期,我就能找到那天的报纸,做成一份很特别的生日礼物。”
李先生说,他把收藏和经营二者结合了起来,也许并不算一个真正的收藏家,但却是为数不多的收藏界的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