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亲,他深爱着儿子,却亲手夺去了儿子的生命;作为母亲,她同样深爱着儿子,却狠心地放弃了对儿子的治疗。
一个礼拜前,在来广营乡勇士营村发生了一起血案,儿子持刀向父亲要钱,被父亲用板砖打伤,母亲同意放弃治疗,最终使这个22岁的青年不治身亡。通过媒体的报道,这场悲剧在望京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个父亲的叹息,一个母亲的眼泪,一次艰难的采访。原本我们不想再打扰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可是有一种责任让我们必须坚持着去揭开那块还没愈合的伤疤。
失去爱子,丈夫又生死未卜,年近半百的别桃珍这两天一直精神恍惚。她逢人便说,他老公是爱儿子的,“都怪我,都怪我,都怪我。”带着哭腔的三句“都怪我”,她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自己没有看好这对倔强的父子。
痛定思痛,别桃珍还没意识到,儿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扬言弑父的陋习,完全缘于夫妻俩对儿子的溺爱。长期以来形成的“要什么给什么”的思想,已经让儿子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稍不如意,扭曲的性格就会让他完全失控。
当慈爱变成溺爱,儿子才敢举刀弑父;当冲动掩盖理性,拖着病体,父亲杀了孽子。这份异化的爱才是让这个家庭支离破碎的罪魁祸首。以溺爱开场,用悲剧结局,可怜天下父母心!
面对血的告白,我们不禁要问:还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儿子走了,或许这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