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患者男,45岁,因“便血1天”于2007年8月入院。患者1天前午夜便后随便涌出大量暗红色血,无血块,3次共约1500ml,与粪便不相混。否认反酸、烧心、恶心、呕血,否认腹痛、腹泻、肛门疼痛和发热。末次出血后患者出现意识丧失,约15min后意识恢复,无抽搐、瘫痪、视物模糊。凌晨来我院急诊。查体:T36.5,血压115/68mmHg,脉搏70次/分。急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0.66~12.80)×109/L;中性粒细胞0.735~0.757;血红蛋白(Hb)101~111g/L;血小板(PLT)(369~451)×109/L。谷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均正常,血肌酐(Scr)95μmol/L,血尿素氮(BUN)6.12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均正常;便常规:黑色稀便,WBC 0~3/HP,RBC 0~1/HP,潜血+。予补液、奥美拉唑4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抑酸、立止血1KU入壶每8h1次、卡络磺钠80mg静脉注射,每日1次止血治疗。当日上午2次便血,共约400ml,行膝胸位肛门指检,可见环形生长外痔,进指未触及肿物,指套暗红色血染;肛镜:直肠暗红色血染,未见明显内痔和活动性出血灶。起病前患者食欲好,大便每日1次,为黄色成形软便,小便正常。患者精神、睡眠可,体重无变化。既往体健,外痔病史15年;无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史。对红霉素过敏。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0mmHg。皮肤无淤斑、毛细血管扩张。心肺(—)。腹部平软,无压痛、叩痛和反跳痛,未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
入院查体及治疗:禁食、补液、抑酸和止血治疗,入院2天后晚间再次排暗红色血便4次,共约1200ml,末次为鲜血便混有血块,自行停止,伴头昏、乏力、四肢湿冷。查体BP71/41mmHg。予扩容、输红细胞悬液4单位后BP110/70mmHg,症状缓解,加用生长抑素静脉泵入治疗。监测Hb92~107g/L。此后未在出现便血,复查粪常规正常。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正常,Scr97μmol/L,BUN3.54mmol/L;补体CH50、C3、C4和C-反应蛋白均正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尿常规正常。腹部B超未见异常。
思考:
1. 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定位?需考虑到那些疾病?
2. 需要进一步完善什么检查?
3. 针对该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制定出诊治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