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萎缩性胃炎
2009-03-19 08:43 来源: 望京网

                                                                            ---- 田红梅

    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 在慢性胃炎发病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这也是与其它疾病不同的地方。总的来说进食时做到以下几点。
    一、饮食有节。 《内径》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缺乏节制,恣饮酒浆、过食肥甘厚味,脾胃得不到休息,久之,导致食欲减退和胃肠疾病。 
    二、合理调配。配膳中主食与杂粮的搭配、五味的搭配,都应恰到好处,而且要注意烹饪方法。
    三、清淡为上。淡食是指多食蔬菜,少食荤菜,主张薄滋味。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主张“善养性者,常很少食肉,多食饭”。正如俗话所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 
    四、适温而食。胃喜暖而恶寒,忌大寒大热。食物过热过烫,对消化道主要是物理伤害;烧灼粘膜、烫伤管壁;过食生冷,寒伤脾胃,运化失调,食满腹胀,甚而痛肠无时,导致呕吐、腹泄、痢疾等病。 
    五、饥饱适中。饮食以适量为宜,饥饱失需都会产生疾病。古代就有很多养生学家主张饮食宜节量。“节量”是相对于饱食而言,不应食之过少。过饥则饮食摄入不足,以致气血生化源缺乏营养,不利养生健体。 
    六、食宜缓细。《医说》说:“食不欲急,急则损脾伤胃,法当熟嚼令细。”
    七、饮食宜洁。饮食不洁可造成食物中毒,引起腹痛、腹泻、下痢、呕吐等,甚至导致细菌性痢疾。
    八、怒后勿食。孙思邈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说明进食的时候宜专心致志、心平气和,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排除,才有利于胃的纳谷和消化。
    九、餐后养生。孙思邈说:“食毕当漱口数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食饱行百步,需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直食宜消,益人无百病。饱食则卧,食不消成积,以生百病。

 

 

 论坛精选
·网络上道德感强的人现 ·朝阳金盏地区一高尔夫
·清华附中最新消息 ·#热爱阅读小达人 "每一
·喜报|热烈祝贺十街坊2 ·怪不得今年飞絮少了!
·发个熊猫视频,刚才发 ·天津发生暴力伤医死亡
·电诈小提示 ·突发!山西太原小区爆
·在浩瀚书海中遨游,让 ·热爱阅读小达人
·又见月季霸京城 ·又起火了?这是金盏家
·“五一”假期,北京多 ·东坝宴河弯北面冒大烟
·#热爱运动小达人 ·今天这大风 飞沙走石
·保利天汇北边黑烟滚滚 ·有邻友呼吁我吃个“茄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