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首个无券黄金周 百货业增速趋缓
在返券受限后,虽然新年伊始商家推出了“室内庙会”、购物送礼、购物有奖等新招数,百货业依然遭遇了首个寒冬,增长速度明显趋缓。
据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对本市139个企业2468家店铺抽样调查显示,节日期间百货商场同比增长8.4%。去年十一,百货店同比增长达到了17.5%。春节前两天,百货业的销售额更是比前日分别减少7000万元和5000万元,直到初三才有所恢复。而一些多年名列黄金周销售排行榜前列的大商场,今年春节也惨遭滑铁卢。
不过,并非所有的商家都在这个黄金周遭遇重创,部分不返券的商家依然拿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连做了几天的销售状元的菜百公司单日销售额接近900万元,据菜百方面统计截至2月23日,该商场2007年的总销售已突破6亿元。同样不凭返券取胜的翠微大厦在没有大力度打折让利的情况下,7天销售达5688万元,日均销售813万元,同比增长26%。
旅游:北京接待国内游客240万
昨晚,北京市假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假日7天的旅游统计数字。春节七天,北京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40万人次,同比增长14.7%;旅游总收入19.57亿元同比增长4.7%。全市宾馆、饭店平均出租率46%,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社会旅馆、招待所平均出租率29%,同比持平。游客满意率达到97%,与去年持平。
城区旅游火爆增长。春节期间,北京市民在京旅游人数157万人次(不含庙会人数),同比增长20.8%;旅游消费支出2.76亿元同比增长7.4%。
节日期间北京人出境游再创新高,由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人数达到4.45万人次,同比增长6%。
外省市来京旅游者略有增长。春节期间,北京市接待各省市来京旅游者83万人次,同比增长3.8%,给北京带来的旅游收入为16.8亿元同比增长4.2%。人均花费与去年基本持平,达到2025元/人。
庙会:地坛龙潭庙会均迎来百万人
“今年的庙会真够火的,我去了几个庙会都是人山人海的。”一位逛完地坛庙会的大姐感叹道。春节期间,几百万中外游客一同“挤热”了京城各大庙会,在这里品京味、赏民俗、闹新春,尽享文化大餐。
8天来,上百万的中外游客共品地坛庙会这道大餐,其中共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8000人次外宾,200多个外地旅游团,人数达4万余人次,再创历届庙会之最。此外,平均每天有4800人次游客在网上体验地坛庙会的热闹,其中“每日新闻”、“庙会采风”、“精彩推荐”成为最热门的内容,点击量最高。
而与地坛庙会南北呼应的第24届龙潭庙会也于昨天下午降下帷幕。8天时间里同样有100多万中外游人在这里赏民间花会,看民间奇人绝活表演。
大观园红楼庙会也迎来游人72万人次,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的60.5万人次提高了近两成。朝阳公园的国际风情节更是迎来了逾40万游客,初一、初二、初三游园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春节期间,京城不少庙会都迎来了百万游客。信报记者 刘志坚/摄
餐饮:餐饮老字号销售增两成
这个春节,京城餐饮市场火爆,老字号更是客满盈门,分外抢眼。记者从在京拥有老字号最多的聚德华天公司了解到,其旗下的50多家老字号节日7天销售同比增长达到28.2%。而便宜坊等老字号餐饮集团也透露,旗下老字号销售相比于往年也有明显增长。
据聚德华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庆丰包子铺、惠丰老北京饺子楼、曲园酒楼、马凯餐厅长椿街店、峨嵋酒家、西来顺、烤肉宛、又一顺、砂锅居、延吉餐厅等老字号同比增长都超过20%,而庆丰包子铺、惠丰饺子楼、柳泉居豆包专卖店销售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包桌数同比增长34%。就餐人数同比增长38%,到老字号吃年夜饭成为许多家庭春节的新传统。
老字号人气旺,免不了排号等座,峨嵋酒家最多发号到了140多号,砂锅居最多一个饭口要翻四五堂。老字号外卖的年夜饭是今年的一大特点,许多订不上包桌或想在家团圆的,都预订了老字号卖年夜饭,仅聚德华天老字号就外卖200多套。
品尝老字号镇店名菜、金牌菜、创新菜,成为了今年春节餐饮消费的一大热点,成为京城百姓的“食尚”。柳泉居豆包专店7天售出“京城顶级豆沙包”12万个;烤肉宛烤肉创出历史新高,最高一天卖出600多斤;西来顺的镇店名菜马连良鸭子每天卖出70多只。
店内火,老字号礼盒更是走俏,老字号礼盒成为走亲访友的体面礼品。鸿宾楼的三种礼盒销售数量同比增长达到40%;同春园的半成品8大件外卖礼盒销量增长3成多;柳泉居豆包专卖店卖出“京城顶级豆沙包”礼盒2000多盒,销售豆沙包12万多个;护国寺小吃8家连锁店春节期间每天销售小吃礼盒、寿桃提篮600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