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剧烈,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虽然心理疾病的病因有遗传、人格、神经生化等方面的因素,但其起病及病情波动均与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或无法解决的心理冲突有关。笔者通过与许多患者交谈,发现大多数病人是在面临一定的精神压力和现实挫折下发病的,如婚姻危机、人际关系矛盾、事业或恋爱受挫、工作压力大、生活变化等。与此同时,病情的波动还与精神压力密切相关,顺利时病情减轻,受挫时病情加重。因此有些心理疾病是能够得到预防的,并且预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呢?1、遇到同样的挫折,有的人发病而有的人不发病,说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必须从小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和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2、要尽量避免紧张、恐惧、忧伤、愤怒等心理应激源长期、强烈的刺激,心理不平衡时要尽快进行调节。可采取如下方法调节:①转移刺激,如运动、唱歌、画画、旅游等。②选择性地忽视,有意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对伤心的事不去感知,不去接触,不去回忆。③意志控制法,对不健康的情绪反应主动克制。④释放法,向亲朋好友诉说内心的苦闷,或找心理医生咨询。⑤升华法,改变精神上获得满足的方式,把不良情绪转化成为科学、艺术、体育等事业而奋斗的力量。⑥改变对自身的认识评价,尊重自身价值,重视自己的优点和成绩,以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从而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3、增加社会支持,自己受到病理性应激源刺激而处境艰难时应主动求助他人,当他人面临困难时,我们也应积极帮助他人渡过难关。
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心理不健康,即使有山珍海味、金钱权势,内心仍然痛苦、凄凉。据报道,很多人一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人能自行缓解,而有的却发展为精神病人。因此,笔者希望人人能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随时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必要时采取以上措施缓解不良情绪,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