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望京村的城乡一体化改革已经在一片推倒声中启动
作为北京城乡一体化试点的大望京村将于下月启动住宅腾退,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3000户村民也即将告别自己的农民生涯,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居民的身份。和身份转变同时进行的,还有他们赖以为生的“瓦片经济”。在即将腾退的日子里,村民们讨论最多的莫过于未来靠何为生。
对于村民的这种担忧,崔各庄乡副乡长胡振俭近日透露,为了确保腾退后村民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与以往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刀切”不同,大望京村将首次尝试“产权换股权”,村民可用其在集体产权中所占的份额换取新经济形式中的股权,从而获得持续性收入。同时,村民还将获得就业岗位,从而彻底解决他们失去“瓦片经济”后的生存问题。
“瓦片经济”的逝去
4月16日上午,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望京村的老魏,送走了自己最后一户租客,那是一个来自江苏的电工,也是租老魏房子最长时间的租客,有12年之久。随着他的离开,老魏家长达20多年的“吃瓦片”生涯宣告正式结束。
和外面有固定工作的城市人口不同,老魏和爱人并没有正式工作,一家人的生存主要依靠出租房来维持,一旦搬迁上楼,“瓦片经济”将难以为继。老魏一家正是大望京村绝大多数家庭的缩影。
“最早我们家出租房子是在1983年,两间空房一个月租5块钱。”老魏回忆道,以当时的经济水平看,5块钱是不小的收入。
1990年以后,随着首都经济不断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这座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农房的租金较为低廉,大望京村成为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北京落脚的首选,“瓦片经济”随之成为村里居民种地之余的“额外收入”。这时在村里租一间10平方米大的房子已经需要几十块钱。
“1996年、1997年的时候,村里已有的房子开始不够用,各家就在自己院子里又盖了一些新房。”老魏坦言,从那时起,村里人开始有了共识,“吃瓦片”得来的收入要远远大于自己种地,一些闲置的集体土地开始被村民用来盖出租房,“瓦片经济”逐渐取代原有的主业农业,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到了2000年,连村里的64亩耕地也都被用来建出租房,房租也涨到了每小间200元。
“没说腾退之前,我一个月出租房子可以有几千块钱的收入,真的搬楼房了,我们一家怎么生活?”对于即将逝去的“瓦片经济”,上有老下有小的老魏显得万分不舍。
对于老魏的这种不舍,胡振俭也有些无奈:“‘吃瓦片’确实是我们村里一个长期遗留的问题。单靠‘吃瓦片’,村民少的一年能收入一两万,多的能净赚10多万。”
尽管收入高,但长期的“瓦片经济”也带给了大望京村许多问题。“现在我们的情况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停滞,农民增收难,基础设施老化、用电紧张,供水困难,道路脏乱、出门拥挤,治安条件较差,有线、网线保障难,生活条件相对简陋艰苦,不改不行了。”胡振俭说。
663平方米“地契”的归属
“我们家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家门前600多平方米的那块地是我爷爷留下来的,现在归我父亲哥仨所有,我们还留着当时发的地契,但现在村里说只有宅基地才算补偿,这块地又怎么办呢?”
老魏说,他的爷爷1958年花99元钱从村里买了一块空地。但村里说只有宅基地的红本才能享受补偿,老魏的这种地契不算数。“这个我想不通,自己花钱买的地,怎么说不算就不算了呢?”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村民的住宅腾退,大望京村采取定向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定向安置的经济适用房就在五环外的南皋组团,面积共78.8公顷,计划在2015年完成。根据规划,这里将有完善的商业、教育、医院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住房楼高控制在10层左右,户型包括50、75平方米一居,75、100平方米两居,100、125、150平方米三居等。目前,具体补偿标准还在研究当中,大概在本月的25日向村民公布。胡振俭透露,安置房的面积配置标准,不会低于北京城乡一体化另外一个试点——北坞村住房补偿,至少按照宅基地1:1的标准进行。
对于老乡长提前透露出的信息,老魏显得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补偿标准确实不低,担心的就是那663平方米的空地不能享受同样的补偿标准。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按1:1的补偿标准,他可以得到和自家266平方米宅基地同等面积的经济适用房。“我想要一套三居室,两套小一点的两居室,自己住三居室,把两套两居室出租。”参考当地房租价格,两套出租房每月能给他赚回3000元左右的收入。
“要是那600多平方米的空地算数,我父亲至少能分到200多平方米的补偿,我们哥仨一分,我又可以拿到一套75平方米的两居室,这样就算没有村里的集体经济,我也可以多一点收入了。”
对于老魏能否“心想事成”,村里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说法,胡振俭也表示,土地改革后,农村除了宅基地以外,所有的土地均为国家或集体所有,像老魏这样的情况村里暂时还没有解决的办法。
产权换股权时代到来
事情的发展在相关部门争取来5万平方米底商及部分工作岗位后有了转机。
“和其他一次性将集体产权以货币形式补偿给村民不同,我们这次用‘产权’换‘股权’的方式来保障搬迁后农民的生计。”说到这里,胡振俭一直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开了。因为是试点,大望京村拆迁补偿得到了5万平方米的底商。“我们将用底商发展股份制经济,保证农民长期得实惠。”
胡振俭表示,在搬迁结束后,村里将合算村民在集体产权中所占的比例,化产权为股权,进而将农民的股权入股至争取来的5万平方米底商中,并委托相关机构进行经营,农民定期获取分红。今后社区管委会将替代村委会职能,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管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真正意义上实现市场化管理。
除此之外,在搬迁完毕前,大望京村村民将全部实现“转居转工”,除了享有“五险一金”,每个劳动力的基本工资将高出本市最低工资标准50%,达到1200元;原来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的村民转居后的工资不低于原有标准。
对于村里的这种构想,老魏显得十分兴奋,“有人管当然好,如果真能把底商搞起来,再有个工作,能定期分到钱,还有保障,我们也不用操心找租户的事,比租房子要省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