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而使人体发生一系列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传染病。
AIDS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是通过性接触、血液/血制品、母婴传播等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一系列疾病征候。
AIDS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但完全可以预防。
HIV/AIDS指艾滋病毒、艾滋病,又可指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二、病原学
1、分型 分HIV-1,HIV-2两主型
HIV-1 至少有13种亚型。引起的AIDS病情重,全球广泛流行。全世界各亚型的感染者总数的比例约是:A为23%;B16%;C36%;D13%;E7%其它型为5%。我国的主要流行亚型有B,C,E和A等。
HIV-2 至少有7个亚型。引起的AIDS病情相对较轻,主要流行于西非。在我国新疆、上海等地亦有发现。
2、体外存活能力
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室温下体液环境中,可存活15日。温暖、潮湿及被含有大量HIV的体液污染的物品表面,传染性可长达3日或更长时间;对热敏感,56℃30分钟或15~25℃4~7天,即可灭活。一般消毒剂如75%乙醇、0.5%次氯酸钠、0.1%漂白粉、0.3%双氧水、0.5%来苏、乙醚、丙醚,5分钟即可灭活,但对紫外线不敏感
3、致病机理
HIV—可依附在T4淋巴细胞表面进而侵入,并在其中通过逆转录酶的作用复制、繁殖,杀伤被感染的T4淋巴细胞,从而造成机体免疫缺陷的形成。由于其他免疫细胞也不同程度受损,因而促使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AIDS病人平均日产病毒颗粒近10亿个,广泛侵入CD4,使CD4、B淋巴细胞、CD8和NK细胞等功能受损。最后在CD4<200/μl (小于正常低限的50%)时,导致整个免疫功能缺陷,发生顽固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三、 HIV/AIDS的传播途径
1、传染源:感染HIV的人是本病惟一传染源,包括AIDS病人和无症状的HIV感染者。
2、传播途径
HIV传播与体液交换有关。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子宫颈分泌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脑脊液、泪液、尿液、脑组织及淋巴结中可分离到HIV。
但经证实的只有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有传染性。相比而言,感染头几个月的急性感染期及艾滋病期尤其发作早期血浆病毒量高,传染性强。
三大传播途径 :前二种是水平传播,后一种是垂直传播
(1)性传播
全球的HIV传播约75%-85%因性交(阴茎-阴道、阴茎-肛门,阴茎-口腔)传播。男女性行为占全球感染者的70%-80%,发展中国家以此为主,特别在非洲、印度等亚洲国家;男男性行为占全球感染者的5%-10%,发达国家和南美国家以此为主。性传播主要涉及三大因素:每次性接触的传播风险( 感染HIV初期这一阶段和AIDS发作初期,传染性最强,中间数年潜伏期传染性较弱)、性交方式(传染可能性:肛交>阴道性交>口交)、性伴更换(Partner exchange)频率(性伴更换率越高,越易传染和被传染。特别是商业性性伴、偶遇性伴)。
(2) 血液传播
占全球感染者的5%-10%,主要通过:共用针具(共用针具滥用依赖性药物如毒品)、违规采供血(特别是有偿采供血浆时,违反一人一针一管、一人一套一次性血浆采集器的原则)、输入含HIV的血液及血制品、职业性医源性感染(被携有“污血”针头刺破皮肤感染)、其它(如人工授精和器官移植)
(3)母婴传播
在胎儿期、哺乳期由母亲传染给婴儿,婴幼儿感染后发病急、疗效差、死亡率高
(4)不引起HIV传播的接触方式
咳嗽、打喷嚏、皮肤完好时的握手、礼节性亲吻和拥抱、眼泪、共用餐具和办公用品及工具、电话、马桶和浴缸、游泳池、蚊虫叮咬等不传播HIV,无须隔离治疗。
唾液(不含有血液的唾液)不能传播HIV,要使唾液中HIV达到致感染量,需1次吞下20毫升以上的感染者的唾液。此外,唾液中有一种可以有效抑制HIV感染人免疫细胞的酶。关于深吻,若有牙龈出血或口腔溃疡,精液排入口腔,就有可能传播感染。
四、AIDS的临床分期
1、AIDS的临床分期:
从HIV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一般分急性感染期、临床潜伏期、AIDS期 三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 HIV进入体内的1~6周发生。 多数感染者在窗口期出现急性感染症状,不具备特异性。一般持续1~2周,无需治疗即自行消失。50~ 75%的感染者会出现上述症状。
窗口期是最初HIV感染到通过检测发现体内存在抗HIV这一段时间。由于检测采用试剂的敏感程度不一,在2周~ 12周内波动。血浆HIV-RNA检测阳性
(2) 临床潜伏期 这一阶段绝大多数人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少数人除腹股沟淋巴结外,有两处或更多处(主要是颈部、腋下)淋巴结持续性无痛性肿大。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大于1cm,不固定,无压痛。
潜伏期:指从感染HIV到发病的这段时间。潜伏期平均5~10年,但视具体情况而定。
潜伏期的长短与人体感染病毒的量、感染途径、个体免疫和营养健康状况等有关,
(3)AIDS期 HIV感染后,由于HIV大量复制,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出现种种临床症状的阶段,该期实验室检查以抗HIV阳性,CD4<200/μl为特征。
临床指征分两类,即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常见机会性感染有:单纯疱疹V、巨CV、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虫、结核杆菌。另:EBV、隐球菌、弓形虫、隐孢子虫、鸟分枝杆菌。
最常见继发肿瘤:卡波齐( Kaposi )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另:浸润性宫颈癌,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脑淋巴瘤
其它 HIV相关性消瘦综合征,复发性肺炎, HIV相关性脑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五、实验室检测
关键的实验室检测有四种:初筛试验、确证试验:用于判断是否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用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
六、临床诊断
诊断:HIV急性感染
(1)流行病学史 包括:①不安全性生活史,②静脉注射毒品史,③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史,④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⑤其他(如职业暴露或医源性感染史)
(2)临床表现 包括:①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③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④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⑤皮疹,⑥肝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
①HIV抗体由阴性转阳性(经确认试验证实),在感染初期HIV抗体阴性,但多在2~6周左右抗体转阳,极少数可能延长至3~6个月才出现阳性。②血浆HIV-RNA阳性
确诊标准 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中的现象,加上实验室检查中任何一项即可确诊,仅具备HIV抗体阳性一项也可确诊
WHO推荐:
HIV感染者两项主征+1项次征可断为AIDS.
主要症状:
①体重↓>10%;
②发热>1月;
③持续或间歇腹泻>1月。
次要症状:
①咳嗽>1月;②全身骚痒性皮炎;
③复发性单纯疱疹;
④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
⑤进行性播散性单纯疱疹;
⑥全身淋巴结肿大;
⑦Kaposi肉瘤;⑧隐球菌脑膜炎。
七、我国对于艾滋病病人实施的政策
“四免一关怀”政策
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AIDS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
2.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AIDS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3.为感染HIV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4.对AIDS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5.将生活困难的AIDS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AIDS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加强AIDS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