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当今房价中是否存在泡沫,否则,泡沫是大还是小,业内众说纷纭,甚至针锋相对。即便同一系统,也如此。比如,北京社科院认为房价泡沫较大,还有较大下跌空间,而中国社科院则认为,中国房价泡沫不大,下半年即回升。不仅对泡沫的认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完全相反。
如果说北京社科院与中国社科院的研究结论互相冲突还可理解,两家各自自相矛盾就有点啼笑皆非了。
北京社科院2009年3月发布的蓝皮书认为,2010年后北京房价将下降,而2008年3月它发布的蓝皮书,则认为奥运会后北京的房价不会下降。中国社科院2008年12月发布的蓝皮书认为,短期内房价进一步回调已成定局,房地产将步入较长调整期。而今年4月7日,它发布的蓝皮书认为房价出现深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其实,在很多时候,公众不需要听专家的,也不需要看相关数据,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媒体反馈的信息,就可以得出房价是否存在泡沫的结论。
对于房价中是否存在泡沫,有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判定标准——购买力。如果房价与民众的实际购买力相吻合,房价中没有泡沫;如果房价远远超出民众的购买力,则说明房价中存在严重泡沫。如果泡沫是真实存在且巨大的,在泡沫破灭后,房价将有一波深幅下跌;如果房价低于民众的购买力,说明房价被低估,房价有可能补涨,实现价值回归。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计算民众的实际购买力?
有人喜欢用平均工资计算这一点,以人均收入衡量房价是否合理。比如,多次强调自己年年被评委优秀共产党员的任志强先生,年薪700万元已拿了十余年(其自己透露的),千万的别墅对他而言,也是非常便宜的。因此,任志强每天都在强调中国房价不高,可惜全国并非人人都是任志强那样的富有。
其实,用平均工资衡量房价是否合理的做法,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可行的,但在中国,我们必须考虑到一个非常特殊的国情——社会保障体系未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建立起来。这意味着,房价支出占一个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中国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因为,中国民众的收入,必须留出相当一部分用于弥补公共产品质和量上的缺口。比如,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支出或者预防性储蓄,耗费了国民绝大部分收入。这制约了民众的购买力,当然也大大影响到了民众的购房能力。
然后,我们可以对照一下公开的数据。4月2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表明,中国目前的房价已逼近4000元一平方米,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不吃不喝,一年的年薪也仅可以购买4平方米的商品房,市场购买能力已经透支到了极限。如果剔除吃喝穿和弥补公共产品缺口的支出,一个家庭一年的年薪可能买不到1平方米的商品房。而国际上,通常认为,房价与一个家庭的收入比在2倍到5倍之间是比较合理的,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报告,一个家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不吃不喝也需要25年,如果出去日常支出及教育、医疗等支出,买这样一套商品房,恐怕得需要100多年,许多人熬到临死都买不起房!
如果从平均水平来看购买力还不够直观、不够确切的话,那么,另一个指标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那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富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而我国目前已经达到0.48的高位。这意味着,能够买房者,绝大部分属于高收入者,而高收入者大都早已买房,有的买了多套房,这个人群对住房的购买力已经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可以关注一下,你周围的富人有几个没有买房,又有多少是拥有多套住房的?
另一方面,存量住房依然非常庞大。谢国忠指出:从供需来看,目前全国房地产总面积达26亿平方米,折算成住房为3000万套,而中国住房需求才1600万套左右。香港股神曹仁超也认为,房价调整已在全国蔓延,平均价格可再跌10%—30%,就算首都楼价也不能幸免。
当房价远远超过民众的购买力时,它必然要回归价值,即使弄虚作假,也难以维持虚假的繁荣。“小阳春”的消息刚刚确立几个月,一些楼盘零成交的新闻就被曝光,而退房热又紧跟着被媒体披露出来。退房热背后暴露出来的假按揭黑幕,再次印证了“小阳春”不可能持续的判断。
据北京某报记者调查,一季度,北京星河湾成交住宅套数67套,但同期退房套数15套;北京锦官苑一季度成交住宅44套,但一季度同期房套数却达到86套;北京三里屯SOHO中心一季度成交住宅套数11套,但退房套数为63套;北京中信锦园退房套数11套,远洋一方一季度以来退房套数达61套……
如果房价真如开发商所言,在大幅度回升,那么,零销售楼盘与退房潮的出现,又作何解释呢?而且,房价的真实趋势一旦形成,会与租金的趋势保持同步,至少也是大致的同步,而在中国这轮房价反弹的过程中,许多地方的租金都在房价上涨过程中下跌。
恰是这些自相矛盾的现象,揭示了一个谎言,告诉了人们一个事实:所谓的房价“小阳春”行情是人造的,是少数既得利益集团勾结政府官员制造的一个骗局。
由于中国房价已经大大透支了民众的实际购买力,累积了太多的泡沫,已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银行在“小阳春”行情的鼓舞下,大肆放贷的行为,等于给开发商提供了假按揭的良机,使得一些开发商在“小阳春”假象的遮掩下,完成了金蝉脱壳,而把风险甩给了银行。
世界经济发展史早已告诉人们一个难于打破的规律:严重的泡沫不可持续,必然破灭,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房价是不可能在不经过像样调整的情况下就走出泡沫的。为了少数既得利益集团的私利,力托房价,虽然可以满足吸血鬼们的欢心,让他们继续在张灯结彩的盛宴下豪饮人民的鲜血,却早晚会让我们这个民族付出更痛苦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