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日均交易量环比4月同期降幅超40%;多个项目在交易量下降的同时仍加价销售。
让人期待的楼市“红五月”到来了,开发商们无疑对这个月充满期待并寄予厚望。但从5月份前两周的表现来看,暂未出现红火的局面。楼市今年走势首次进入了不明朗期,有业内分析人士甚至认为,5月可能成为楼市转折的分水岭。
开发商们做好了迎接“红五月”到来的准备。来自某网站的数据显示,5月份预计开盘的项目大约有60个。开发商积极推盘的主要原因是,前4个月的热销让他们看到了巨大需求,都想借此轮回暖快速消化库存或加大新销售量。
开发商对5月寄予厚望的另一个原因是,各大楼盘像商量好了一样齐齐涨价,部分大盘充当了又是一轮涨价的“带头大哥”。春节后至现在,多数涨价楼盘的上涨空间为1000元/平米,少数楼盘涨了近2000元/平米。
事实上,按照供求关系来看,供应量增加时交易价格理应下降。“交易量释放和价格上涨是矛盾的,但这一状况却在楼市出现了。”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济公司总经理杨少锋告诉记者,这样的楼市表现有些不正常。
有数据显示,5月份前13天的日均交易量骤然下降,环比4月降幅超过40%。业内将交易量下降归结为刚性需求释放的减弱,以及开发式肆意涨价的必然后果。
交易降温,供应大增,价格普涨、购房者再次观望,多种现象叠加在一起,透露出一些关键性的信号。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北京楼市交易量在4月触顶后开始下降,按照惯例这种下降是阶段性,但如果开发商们不能很好地认清形势,在交易量下降的同时仍旧加价销售,北京楼市则可能再次面临“滞销和涨价”的博弈,最后结果可能是再次观望。
- 购房故事
开盘调价“逼”退小白领
“当初想买这个项目是看中低价,但是开盘时却发现比当初的报价要高,而且楼层间的差价太大”,陈可(化名)在考虑了两天之后,终于在新浪qq群里宣告,自己决定退掉刚签下认购合同的那套东五环某盘的房子。
据陈可介绍,4月份时他看到该盘的广告———均价7500元/平米,户型面积50-70平米,算下来一套小面积的房,总价才30多万。陈可说,自己在北边有住房,但是考虑到该盘价格低,而且邻近传媒大学,出租应该不成问题,所以他想买一套用作投资。陈可去了售楼处,他看中一个七层的单元,户型面积约54平米,销售员告诉他说,这套房的单价差不多是6900多元/平米,但是最终价格要等到开盘时才能确定。“当时觉得价格挺合适,就排了号,准备买一套”,陈可说。
5月10日开盘当天,轮到陈可选房时,他发现自己之前看中的那个7层户型最终定价近7100元/平米,而且已经被别人选了。销售人员给他推荐了一个16层的,户型朝向完全一样,打完折加上优惠以后,价格约7700元/平米,总价42万多。“我签了定购书,但心里相当不舒服,一套房总价贵了近4万元,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开发商是用低起价吸引人,然后楼层加大差价,这实际上是在变相涨价”,陈可说,对于一个起价不足7000元/平米的项目来说,这个差价实在过大。最终,他赶在开发商要求的“五天之内”退了房。
近段时间,像陈可这种情况的购房者不在少数。记者采访发现,开盘提价似乎成了4、5月份开发商共同的选择,比如,5月9日开盘的首城国际中心就再次将均价上调了300元/平方米,成交均价已逼近15000元/平方米。虽然单价仅上涨几百元,但是总价就一下子高了几万元,对一些刚性需求购房者来说,这无疑又抬高了门槛。这种情况下,一些购房者犹豫甚至放弃,也是人之常情了。
- 专家看5月
五六月份市场仍将盘整
●夏业良(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
去年房价下跌幅度较大,于是有人认为泡沫挤出来了,实际上,大多数项目只是涨幅下降,或者做出了一些价格调整,并没有大降,从短期看,房价还会有波动。但是从中长期看,房地产行业未来还处于上涨趋势。
年初回暖,主要是因为大家发现剩余资本放着不动很浪费,而楼市比股市稳定性高,加上政府、银行出台多项有利于楼市的政策,这些都有助恢复市场信心,促使老百姓做出投资决定。
前段时间银行投放贷款的比例增多,相关部门可能会出台一些紧缩的政策。但我认为,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还是稳健的,因为整体经济形势向好,第三季度不会有太大变化。
房价的涨跌则要看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如果股市继续暴涨,逼近三千点,一部分楼市的钱有可能会流向股市,而美国经济危机是否继续深化,有可能影响到楼市。
五六月份房地产市场还会继续盘整,短期内不可能大涨,而大多数性价比高的项目可能会持续稳中有升的态势。
不能确定已走出困境
●王宏新(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它与实体经济也有着极其敏感的关系,当前我们没有看到经济的明显好转,甚至高层领导人也认为危机还在继续深化。全球的资本市场是不稳定的,而国内虽然目前经过了刺激内需的计划,政府也在积极地应对,公共财政也在不断地投入,但是市场消化还需要一个过程。
现在我们只是看到有可能中国经济不会像2008年那么悲观,或者说在很悲观的情况下逐渐走出,但还不能确定中国已经走出了困境,房地产也是如此。
如果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没有变化的话,仅仅是楼市回暖的迹象,尤其仅是市场对调整价格的回应,应该谨慎一些。
中国是一个大国,经济处于成长过程中,当国际形势很糟糕时我们没必要太悲观,当经济出现好现象时也不要太急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