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对心肌炎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2009-06-05 18:10 来源: 望京网

                                                       ---- 根据华信医院商主任讲课资料整理

    流行病学特点
    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可自愈,部分可迁延或遗留各种心律失常;15-25%可发展成为扩张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在青年人猝死中占8.6-12%。
    可能在人群中爆发流行,发病率达26.8-50%,死亡率23.6%(云南地区);有研究表明1年死亡率20%,4.3年死亡率56%;其中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5年生存率< 20%。
    心肌炎的临床分类
     1、爆发型心肌炎
    心肌炎发生前没有特异性流感样征兆,有明显的心功能障碍;
    迅速发生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
    心内膜活检表现为明显的多灶性活动型心肌炎;
    1个月内病人或完全康复或者死亡。
    2、急性心肌炎(临界)
    发病时无明显的心脏及其他症状,病情逐渐加重,缓慢出现心功能障碍;
    心肌活检显示活动型或临界型心肌炎并随着时间完全溶解;
    心室轻度扩张及心肌运动减弱;
    预后可以康复也可发展成扩张性心肌病。
    3、慢性活动型心肌炎
    最初疾病发生和心功能障碍不明显,发病后不可避免地出现恶化,有时可有短斩的好转但常常急剧发展;
    最初心内膜活检为活动型或临界型心肌炎,随后的活检显示持续的炎性改变、进行性纤维化及巨细胞产生,最终发展成轻度扩张严重心功能障碍的心肌病。
    4、慢性持续性心肌炎
    非典型胸痛或心悸;无左心室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有创及无创检查显示心功能正常;
    组织学检查显示为进行型心肌炎。
    心肌炎的病理学分类(达拉斯标准1986年)
    活动型心肌炎、临界型心肌炎、进行型心肌炎、溶解型心肌炎。
    病因学分类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中毒、过敏、免疫综合症。
    常见的病毒
    柯萨奇B病毒(占30%主要由CB3、CB4、CA9)、巨细胞病毒(占45%)、腺病毒(年轻人较多)、肝炎C病毒HCV(日本)、微小病毒(德国)、肠道病毒、艾滋病病毒HIV、天花接种疫苗,接种后4-30天发病,发病率为7.8/10万。

    可引起心肌炎的药物
    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抗菌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
    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
    其他:地高辛、利尿剂、多巴酚丁胺
    用药后可出现:发热、嗜酸粒细胞增多、窦性心动过速、药疹,几天至几周后可发生心肌炎。
    免疫综合征
    肠道感染性疾病、巨细胞心肌炎、糖尿病、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素毒症。
    心肌炎的病理生理机制
    三条主要途径:
    病毒及其他感染源的直接侵害;
    免疫激活,CD4+激活 B细胞克隆扩大;
    心肌细胞进一步破坏、局部炎性反应、循环中抗心肌抗体的产生。
    三种机制在同一集体内可相互作用,哪种为主要作用取决肌体的防御功能及特异的感染源。
    心肌炎的病理生理机制
    第一期:病毒感染期
    病毒在DAF帮助下与CAR受体结合,因受体内化作用进入细胞内。CAR:克萨奇-腺病毒受体,属免疫球蛋白,DAF:补体折射蛋白衰变加速因子触发免疫反应;入侵的病毒先隐匿在淋巴器官的免疫细胞内,暂时逃避免疫清楚,再转移到靶器官如心脏、胰腺;激活信号通道上的复合受体,激活免疫反应,通过细胞表面的病毒抗体激活免疫系统
    第二期:自家免疫期
    病毒肽片断在宿主细胞内加工后出现在细胞表面,T细胞寻找病毒感染细胞,并通过细胞因子和穿孔蛋白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摧毁感染细胞;感染细胞的摧毁减少了心肌收缩单位的数量,从而影响了心脏功能;内在抗原与心肌及病毒肽的交叉反应引起T细胞的持续激活;病毒可激活TH2反应,激活CD8/CD4杀伤细胞
    第三期:扩张性心肌病
    心肌重构导致心肌病,克萨奇病毒蛋白酶可以修饰心肌细胞胶质复合物;心肌细胞上病毒基因的持续表达引起进行性的扩张性心肌病;细胞因子激活金属基质蛋白酶也影响扩张性心肌病的产生;病毒也可以直接引起心肌细胞凋亡。
    心肌炎的病理生理机制
    ◇TNF激活内皮细胞→增加炎性细胞→进一步提高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负性肌力作用
    ◇细胞因子激活一氧化氮合酶(NOS)
    (1)NO通过作用特异病毒蛋白酶和过氧硝酸盐的形成抑制病毒复制
    (2)而在肌球蛋白诱导的自家免疫性心肌炎中NOS在心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表达与更强烈的炎性反应有关,NOS抑制剂可减轻心肌炎的严重性
    ◇细胞毒细胞通过心肌细胞表面组织相融复合物(class I抗基因)识别退化的病毒蛋白碎片
    临床表现
    ◇从无症状到心源性休克
    ◇10-80%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发热、肌痛、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急性扩张性心肌病占9-16%(淋巴细胞性 心肌炎)
    ◇心力衰竭(在巨细胞性心肌炎中占75%)
    ◇血液动力学障碍或心愿性休克
    ◇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5%
    心电图表现
    ◇期前收缩
    ◇ST-T改变
    ◇房室传导阻滞
    ◇快速心律失常:窦速、房速、房扑、室速、室颤
    ◇QRS波低电压
    ◇Q-T间期延长

 

 

 

 论坛精选
·打卡太原植物园,应该 ·快乐天天
·俯瞰黛螺顶:五台山巅 ·游古风古韵古城,依山
·#北京大雨 ·请教大家~
·签到签到 ·红领巾公园。
·紫竹院公园。 ·签到
·紫竹院里。 ·带状疱疹疫苗用打吗
·紫竹院公园。 ·快立秋了吧
·感慨一下…… ·日本右翼发动本土战争
·宏昌竣球馆8月3号周日 ·周末晚餐
·快乐星期六 ·刚把明天的主食准备好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