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北京房价的持续上涨,恐慌性购房人的数量正呈现增多趋势。业内人士就此建议,购房人应理性分析市场,量力而行。
7月31日,笔者暗访位于五环外的卡夫卡公社时看到,尽管不是节假日时间,但来看房的人仍络绎不绝。在现场,张先生对笔者表示,自己是向单位请假后来看项目的,目的就是想在相中的楼盘中,尽早确定购买对象。张先生坦言,其实自己也并不是急需房子住,而是看到现在房价上涨很快,生怕越等越买不起,所以就决定提前向父母借钱,加上自己的积蓄,买套小户型自住。
据张先生透露,自己从5月份就关注的卡夫卡公社,当时销售对外报价预计在11000元/平方米,后来到6月份就变成了13000元/平方米,而到了这次8月份即将正式开盘的时候,均价已经定格在16000元/平方米。“房价开发商说涨就涨,而且幅度很大,谁想买房谁心里不着急呢?”张先生言语中充满无奈。
而据笔者了解,目前像张先生这样恐慌性购房的人大有人在。一位就职于某银行办公室的陈女士告诉笔者,她所在的办公室里一共6个人,其中有4个人在最近一个月内置办了房产,“除了有1个人是因为要结婚而必须买房,其余3个人都是看到房价猛涨,心里一着急就把置业计划提前了实施了。”
东部某楼盘销售经理分析指出,对于房产这种具有投资价值的大额消费品,“买涨不买跌”这一规律对于绝大部分购房人都适用,在北京房价持续上涨的市场环境下,追涨购房的情况必然会逐渐增多。与此同时,由于去年开发投资降低,造成新房供应量不足,加之一些开发商捂盘惜售,人为加剧供需失衡的状态,这使得买方市场的恐慌气氛更加浓厚。
据该人士介绍,目前恐慌性购房行为比较集中发生在均价在万元左右的楼盘,因为这部分楼盘正是普通购房人关注并能够承受的,而高端楼盘则很少出现恐慌性购房的现象,因为这部分消费人群经济实力较好,对价格并不十分敏感。
对于恐慌性购房的现象,业内专家呼吁购房人应理性对待。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在接受笔者专访时直言,目前国内年轻人的置业率很高,而国外年轻人则多是梯度消费,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来置业。他建议,个人应该量力而行,理性地分析市场,自己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来实施置业行为,可以先租小房,再租大房;先买小房,再买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