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是由世界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组织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目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响应和参与此项活动。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使全社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拓宽母乳喂养的内涵,创造一种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 世界母乳喂养行动联盟成立于1991年2月14日,致力于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工作,紧密配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工作。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有诸多好处:母乳中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如适合新生婴儿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盐、钙、磷,足量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母乳清洁、卫生、新鲜、无菌,经济、方便、温度适宜,是初生婴儿理想的食物。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能保护婴儿少患病,提高婴儿对消化道、呼吸道和某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哺乳可以减少母亲产后出血,有利于子宫恢复,而且可抑制排卵,降低产妇日后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概率,母乳中的某些物质为婴儿脑神经细胞发育所必需,有利智力发展,哺乳还能增强母婴之间的感情。目前在全球已有120个国家参与此项活动。
2009年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的主题是“紧急状况下的母乳喂养,你准备好了吗?”, 旨在让公众认识到紧急状况下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强调在紧急状况发生前后,积极保护和支持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同时也告知母亲、母乳倡导者、社区人员、健康专家、政府人员、援助机构、捐助者和媒体,在紧急状况发生前后,如何积极支持母乳喂养。加强母乳喂养指导人员与紧急状况现场救助人员的沟通与合作。
婴儿在紧急状况下是最脆弱的,因患腹泻、呼吸道疾病及营养不良而导致的死亡率是通常情况下的2倍甚至更高。母乳喂养是挽救生命的一种重要干预和保护措施,紧急状况下,哺乳妈妈能给孩子提供洁净、安全且具持续性的食物和水分,这将保护婴儿免受感染。而配方奶粉不含免疫因子,不具保护性,导致感染更易发生。另外,由于配方奶粉、饮水和燃料的质量与供应不稳定,加上奶粉本身可能被污染,以及奶瓶清洗困难,使用配方奶粉可能存在更多危险。2005年,博茨瓦纳发生洪灾,造成非母乳喂养婴儿腹泻及死亡人数剧增,仅2006年第一季度,5岁以下婴儿的死亡率就高出往年同季度22倍。即使在发达国家,人工喂养婴儿在紧急情况下也面临危险。在美国的卡崔娜飓风中,就有部分人工喂养婴儿因缺乏食物而死亡。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的一幕幕动人画面,更是向世人展示了这一点:母乳喂养是紧急状况下婴儿的保护伞。因此,鼓励全社会在紧急状况下支持母乳喂养,加强母亲应对各种紧急状况的能力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