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关注教育公平的洪可柱代表,痛批以少数名校为代表的中国高校沉疴泛起,弊端重重,严重地损害教育公平。
那么,这些名校的弊端因何产生?我认为,主要源于一些垄断。
首先是招生垄断。学生质量是名校的基础,看看每年的招生,一切满足名校的需要几乎成了招生的重头戏,名校把全国的尖子生都拔走了,怎会不名?
其次是财政拨款上的垄断。“十五”期间,四所全国名校分别获得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投资18亿元。于是他们财大气粗,大兴土木。出现了花巨资兴建的星级卫生间、洗浴中心,出现了教师食堂楼花数百万元安装最现代化的观光电梯这样的怪现象。
第三是学术上的垄断。名校名刊物,名出版社,诸多名载体是学术垄断孳生的天然土壤,一些学术江湖的老大也就出现了,霸气十足,压制其他高校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年轻教师,以保护自己的名誉、地位和权力。这样的畸形现象,最终会把学术埋葬。
第四是管理上的垄断。名校自己的管理基本上脱离民众监督,因此弊端丛生:豪华工程上马,奢侈作风泛滥,大学精神、人文理念在追名逐利中不断丧失。
大学需要名校,但名校不是靠奢侈建设起来的,名校是靠名师、名毕业生,名学术成就,名社会贡献打造起来的。国家应对所有的大学大开公平之门,用名师、名毕业生,用成就和社会贡献去衡量,去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