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多。同时就我院关于头孢类药品输液必须做皮试的问题很多人不解与不合作的情况。我站开展此次健康教育——“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切勿粗心大意”。
案例:1月10日,重庆一名年仅1岁的女童因感冒在当地一诊所就诊,医生在未给孩子做皮试的情况下注射了头孢注射液。可是,就在注射半小时后,孩子突然嘴唇发紫、呼吸急促,经抢救无效死亡。究竟如何正确选用头孢类药品,避免不良反应,作为患者又需要了解什么,做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头孢类药品是安全的
从国内外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来看,头孢类药物是一类较为安全的抗菌药。它与青霉素属于同一类抗生素,它不仅具有与青霉素类似的优点,而且还克服了青霉素的一些缺点。儿童、老年人、怀孕的妇女都可选用。头孢类药物可分布于身体各个部位,因此各个组织器官发生了感染,只要致病菌对头孢敏感都可以选用。它是一种杀菌剂,常规剂量下主要起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因此,头孢类药物可以用于比较危重的感染。
(2)每代头孢都有适用范围
有不少人认为,3代、4代头孢类药物比较新,价格也贵,效果肯定比1代、2代好。每代头孢类药物都有其不同的适应症。下面简单举例:
1.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主要适用于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头孢唑林常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口服制剂的抗菌作用较头孢唑林为差,主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轻症病例。
2.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骨关节感染和腹腔、盆腔感染;头孢呋辛酯口服尚可用于淋病奈瑟球菌所致的单纯性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肛门感染。
3.第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如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盆腔炎、骨关节感染、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治疗腹腔、盆腔感染时需与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合用。口服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也可用于经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剂治疗病情已基本好转的病例。
4.第四代头孢菌素:目前常用的为头孢吡肟,其抗菌作用在某些方面要比3代头孢强。但是,由于第四代头孢菌素刚刚上市,并且前3代已经可以满足市场大部分需求,所以,应用还不是十分普及。
(3)使用头孢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1.不能滥用 由于头孢类药物具有的优点比较多,所以比较受青睐。只要患者一遇上感染,有发烧,立即就用这类药物。由于大量滥用,增加了耐药性。
2.尽量采用口服的方法给药 有些病人为了追求早日康复,会主动要求医生给他静脉注射用药,这是很不明智的。在应用头孢类药物的时候,必须根据疾病的轻重合理选择给药的方法。一般感染比较轻的,应选择口服用药;只有感染比较重时,才选用静脉给药。通常采用静脉滴注,而尽量少用推注。
3.不能与其他药物混用 原则上抗菌类药物与任何其他药物都不能随意混合,哪怕同是抗菌药物。
4.青霉素过敏者也应慎用 对青霉素有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人,应禁用头孢类药物。如果对青霉素过敏反应较轻微(仅有皮疹反应),而目前的病情又确实需要使用头孢类药物,可以慎重选用。但第一次用药时,必须严密观察病人过敏反应。一旦有反应就必须立即停药,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
5.根据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 头孢类药物大都经肾脏排泄,因此有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的损害程度适当调整用药剂量。有中度以上肝功能减退的患者在使用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药物时,也应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6.此外,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2小时内,应避免饮酒或摄入含酒精的饮料。

备注:上文摘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