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立秋且气温稍有转低,但不少市民依然感觉燥热疲劳,上呼吸道疾病不时冒出来。“与盛夏一样,现在换季期间的热感冒、伤风感冒人群依然非常多。”感冒期间不想吃东西很正常,但纵容这种行为会拖延病程、不利身体恢复,所以建议感冒初期多饮水、喝粥,后期多喝汤,既能补充液体和营养,又可避免味同嚼蜡地硬塞米饭等主食。
“秋季仍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市民的自我预防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对策 多喝热粥助人体发汗
患上感冒后,正确地调理饮食是一条很重要的康复原则,饮食应以清淡为第一要则,忌辛辣油腻之食物。初期宜多饮水,饮食以粥、面食为主,但必须保持足够的饮食摄取量,坚持一日三餐,按时进食。康复期则可以多喝汤水补充营养。
“感冒时建议多喝热粥,因为喝粥有助人体发汗、散热、祛风寒,能够有效促进感冒的治愈。同时,大部分人在感冒后会胃口变差、没有食欲且肠胃消化系统处于欠佳状态,而喝粥可以促进肠胃的吸收。此外,有些药对肠胃的刺激比较大,喝粥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如果患者有风寒感冒症状,如发热、怕冷、打寒战、无汗、周身酸痛、鼻塞等,则推荐在白粥中放入一些生姜一起熬。
“生姜性温,是对付发烧、打喷嚏、咳痰等症状的有效‘武器’,有祛痰、祛寒、补气、平喘作用,只要稍放入几片熬粥即可。”
如果患者表现出风热感冒症状,如发热、咽部肿胀、鼻塞、口渴、大便干燥等,则建议白粥中加入少许桑叶、葛根、薄荷等清凉滋润药物,可以将以上材料洗净切碎然后煎煮成汁,再与白粥一起煮沸食用。
此外,在粥里加入少许萝卜也能够起到清热化痰作用。
喝汤助身体补充营养
“民间有种传言说,感冒应该少喝汤,否则更难好。其实准确的说法应是感冒期间肠胃适宜偏清淡类的饮食,如果浓汤太过油腻可能影响消化。”
中医角度认为,在感冒后期宜用健脾开胃之品煲汤,如党参、淮山、大枣、太子参、黑木耳、银耳等,有助患者身体补充营养。“温汤下肚,感冒祛除。”专家笑言。还向市民推荐了三款简易家常食疗汤方:
西洋参麦冬鸡汤:
鸡肉100克,西洋参10克,麦冬15克。先将西洋参切片,麦冬与鸡肉一起放进炖盅内,加清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饮汤食肉。专家认为西洋参鸡汤大补元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驱除病毒的作用。
黑木耳枸杞乌鸡汤:
鸡肉100克,枸杞30颗,黑木耳15克。先将黑木耳水发,生姜切片,枸杞与鸡肉一起放进炖盅内,加清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饮汤食肉。专家认为黑木耳枸杞乌鸡汤能清肠解毒、补益脾胃。
银耳大枣汤:
银耳15克,大枣10枚,枸杞30颗,冰糖30克。先将银耳水发,大枣去核,枸杞过水洗净,冰糖加水同炖至黏稠状时即可服用。专家认为银耳大枣汤可健脾润肺。
感冒人群大多抵抗力较弱,若想改善还需从长计议、加强锻炼。“如在室外遇风易感染风寒则应先从室内运动项目开始。另外,自身有哮喘、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也都是感冒高发人群,这些病人应注意保持病情稳定,才能提高抵抗力,防止感冒上身。同时,感冒本身也可能反过来加重其他疾病,所以应将这些患者纳入重点防护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