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很多父母期冀着孩子能够在这个万物生发的时期,像庄稼一样快速拔高。的确,身高是事关孩子一生的大事。
在我国,一个孩子出生后到婴幼儿期大多能得到定期的体检,以监测他们的生长和发育是否正常,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也非常关注孩子的变化。但到了2~3岁后,家长的关注力就开始转移,对其智力的发育及对其常见病的关注,分散了家长对孩子生长的注意力。在我们的门诊中很少有家长能讲出自己孩子2岁后的身高变化,只有严重身矮的儿童家长能回忆起,孩子同一尺寸的裤子能穿2~3年。孩子到底每年长高多少呢?他们的身高变化是否正常呢?面对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并没有关注这些变化,是“有苗不愁长”、“孩子早长、晚长总会长”等等俗话让孩子们的父母放松了警惕。
■“有苗不愁长”误了孩子长高大事
在我的门诊病人中,一个18岁的女孩身高只有131cm,家长在一年一年的等待中孩子并没有“晚长”起来,因为女孩子23岁还没有月经。来就诊,测量孩子的骨龄只有10岁,生长激素激发实验提示属于完全缺乏型,下丘脑、垂体检查提示下丘脑颅咽管瘤,如果家长能关注到孩子的生长在4~5岁时就明显低于同龄儿、如果家长能发现孩子每年身高增长不足4cm,如果家长在女孩子该发育时没有乳房发育的迹象时,就来关注她的异常,那么肿瘤也许更早的被发现,更早的得到治疗。孩子的父母也曾咨询过儿科医生,补钙和补锌的药吃了很多。其实缺钙缺锌会影响生长,但在生长中问题还有很多很多的相关因素决定,就像盖一幢大楼,水泥、沙子固然重要,但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盖楼速度减慢,用补充更多的水泥、沙子等建筑原料,将于事无补。
■孩子2岁时身高不达正常标准需要警惕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遗传是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等受到父母的种族、身材、外部体征的影响,遗传性疾病无论是染色体的畸变或是代谢缺陷都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在生长中内分泌腺体的分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原因引起的相应内分泌功能的紊乱都会造成生长和发育的异常。其中甲状腺、下丘脑、垂体、性腺的作用尤为重要。甲状腺功能减低在2岁以内发病,特别是新生儿期发病者往往会出现智力低下并伴矮小、但2岁后出现的甲低,往往智力正常,有些孩子可以没有典型的甲低症状,可表现为生长缓慢、便秘、容易疲惫。下丘脑、垂体的肿瘤或是发育异常的患者通常不表现智力问题,而仅仅是生长的迟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落后于正常儿童越明显。性腺内分泌加速生长的同时促进骨骺的闭合。胎儿期的发育异常也是导致出生以后身高及发育问题的原因之一。对出生时早产、足月小样儿的身高落后,如果2岁时不能追赶到正常儿的身高,或是家族遗传身高较好的孩子勉强追赶到同龄正常儿童身高低线,都属于不正常范围。
■那些几年裤子都穿不短的孩子应及早就医
性别对生长发育的速度和特征也有影响,表现出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一般女孩在青春期前平均身高、体重较同龄男孩子小,但女孩的青春发育较男孩子早2年,这一阶段女孩子会出现生长加速,男孩子则在随后的2~3年出现青春发育,完成生长的突增。在我们门诊经常就诊的孩子是高中生或是大学生,当孩子1~2年里只长2~3cm,孩子的身高又很不理想时,家长才会着急,特别是此时的男孩子,对自己的身高会非常重视,但骨龄通常提示已经闭合或接近闭合,当将这一结果告知孩子时,面对父母和孩子的失望的眼睛,作医生的也十分遗憾,特别是对那些如果早来就诊可以改善终身高的孩子,更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