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1岁,因“反复关节红肿热痛20余年,加重2日”入院。患者20年前长途行走劳累后于夜间突发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不能耐受触摸,当地诊断为“丹毒”,予抗生素治疗3-4d后缓解。以后多于劳累后夜间发作上述症状,3-7d可自行缓解,约5-6个月发作一次,间歇期无不适。3年后逐渐累及左第一跖趾关节、左足跟、右膝、双肘和腕关节,发作时多以单个关节肿痛为著,严重时每月发作一次。予吲哚美辛(消炎痛)2-3d后疼痛可减轻。外院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尿酸898μmol/L(正常值238-416μmol/L),未予诊治。近6年出现多个关节区结节,渐增大。2d前突发左膝关节肿痛于我院诊治,考虑“痛风”,予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1支肌内注射,泼尼松30mg,每日1次,疼痛有所减轻,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平素长期肉食,不嗜烟酒。无脱发、口腔溃疡、光过敏、雷诺现象等。生长于西藏,藏药师。家族史无特殊,当地类似患者多见。
查体:血压140/90mm Hg,跛行。耳廓未及结节,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左第3掌指关节,右第3近端指间关节、双第1跖趾关节膨大,可及多个质硬结节,皮肤无出血破溃,皮温正常;左足跟、右踝、双肘关节、右膝关节压痛,无肿胀,右肘关节伸直受限,左膝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尿蛋白1.5g/L,24h尿蛋白0.73g。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7U/L,白蛋白32g/L,肌酐21.0mg/L,尿素氮172mg/L,尿酸72mg/L(正常值40-80mg/L)。双手、足X线检查;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规则、骨质呈穿凿样缺损,病变边缘骨质增生硬化。B超示脂肪肝,双肾弥漫性病变,左肾囊肿。
讨论目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