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
一、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慢支,肺部感染,无力咳嗽,呼吸道痉挛有关。
1、诊断依据 主观资料:咳嗽有痰,痰液黄稠不易咳出。
客观资料:疲乏,呼吸困难,呼吸浅快,肺部哮鸣音和干湿罗音。
2、预期目标 病人痰液变稀,容易咳出,肺部无干湿罗音和哮鸣音。
二、低效型呼吸型态 与支气管阻塞,呼吸阻力增加有关。
1、诊断依据 主观资料:胸闷、气促,痰不易咳出。
客观资料:桶状胸,呼气延长,呼吸音减弱,肺部哮鸣音。血气分析7.35。
2、预期目标 病人将能维持有效的换气量。
三、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气肿导致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组织弹性下降,残气量增加有关。
1、诊断依据 主管资料:气喘,容易疲劳,动则气急。
客观资料:意识改变,嗜睡。呼吸急促,心率增快,X线有肺气肿和肺部感染表现,血气分析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预期目标 病人的感染控制,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表现出有效咳嗽和呼吸。
四、活动无耐力 与慢支,肺气肿导致肺活量下降,低氧血症,酸中毒有关。
1、诊断依据 主观资料:活动减少,易疲劳。
客观资料:呼吸困难,紫绀,神志恍惚。
2、预期目标 病人活动耐力增加。
五、体温过高 与肺部感染有关。
1、诊断依据 主观资料:发热1周。
客观资料:体温38.7 ℃,右下肺细湿啰音,X线见右下肺淡片状阴影,WBC15.0*109/L ,N90%.。
2、预期目标 病人于2-3天内体温下降至正常。
六、睡眠形态紊乱 与呼吸困难有关,与咳嗽有关。
1、诊断依据 主观资料:咳嗽,气喘。
客观资料:呼吸急促,两肺干湿罗音和哮鸣音。
2、预期目标 病人能维持正常睡眠。
七、知识缺乏 慢支预防,治疗和保健方面的知识。
1、诊断依据 主观资料:发热两周。
客观资料:既往有吸烟史,有反复受凉史,发病后未及时就诊。
2、预期目标 住院期间病人能学会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慢支复发的知识,学会家庭内用药、保健,呼吸功能锻炼等措施。
八、潜在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
1、诊断依据 主观资料:气喘,咳嗽,痰液稠不易咳出。
客观资料:桶状胸,两肺透亮度增加,肺部听到哮鸣音。
2、预期目标 病人无并发症出现,一旦出现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护理计划】
一、清理呼吸道无效
护理措施
1、采取舒适的姿势,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2、给予充足的水分或热量,每日饮水1500ML以上,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3、指导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每2-4h进行数次随意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如意识不清,可协助气管内吸痰;
4、按医嘱施行超声雾化等吸入疗法;
5、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痰液稀释剂和解痉平喘药;
6、保持舒适、洁净的环境,室温维持在50%-60%为宜。
护理依据
1、有利于膈肌运动及咳嗽排痰;
2、有利于维持呼吸道粘膜湿润,湿化痰液,促进机体病变组织修复;
3、使分泌物从远端移向大气道随咳痰排出,维持气道通畅;
4、湿润气道,促使咳嗽;
5、控制炎症,减少痰液,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加通气量;
6、充分发挥上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减少呼吸道粘膜的刺激。
护理评估
1、1-2周内,痰易咳出,痰量减少甚至消失;
2、一周后呼吸音正常,罗音减少或消失。
二、低效型呼吸形态
护理措施
1、遵医嘱使用解痉平喘药;
2、坐卧位,鼓励深呼吸;
3、吸氧1-2L/min;
4、评估生命体征、神志、呼吸的改变;
5、测动脉血气分析。
护理依据
1、缓解支气管痉挛;
2、有利于膈肌下降;
3、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了解病情变化;
4、了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护理评估
病人主诉气急程度减轻。
三、气体交换受损
护理措施
1、观察动脉血气的改变;
2、持续低流量吸氧;
3、卧床休息;
4、协助翻身,观察体位改变对呼吸的影响;
5、协助清除痰液;
6、深呼吸,有效咳嗽。
护理依据
1、了解通气/血流改变程度,避免合并症;
2、改善吸氧;
3、减少耗能;
4、有利于通气/血流改善,缺氧纠正;
5、维持气道通畅,增加换气量;
护理评估
入院后动脉血气分析能维持在正常范围。
四、活动无耐力
护理措施
1、鼻导管吸氧1-2L/min;
2、鼓励和帮助病人行有效咳嗽;
3、遵医嘱使用解痉;
4、指导缩唇、腹式呼吸;
5、协助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
护理依据
1、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纠正低氧血症;
2、促进排痰;
3、缓解支气管痉挛;
4、加强膈肌运动,改善通气;
5、增加营养,促进体力恢复。
护理评估
2周后病人能独立进行正常生活料理,并下床走动,气急、乏力减轻。
五、体温过高
护理措施
1、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2、每4-6周测体温,观察生命体征;
3、提供舒适,洁净的环境;
4、必要时物理降温;
5、鼓励多饮水,增加食欲,如不能进食则予补液,2L/d以上;
6、做好皮肤、口腔护理。
护理依据
1、使炎症尽快消失;
2、了解炎症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3、促进恢复;
4、促进散热;
5、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6、预防感染。
护理评估
1周内病人体温降至正常。
六、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1、改善居住环境,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或过敏物;
2、季节变化期间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耐寒锻炼,呼吸锻炼和增加全身运动;
4、有症状时及时用药;
5、嘱病人定期门诊随访,使医务人员了解使用咳嗽方法,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
护理依据
1、减少呼吸道刺激因素;
2、减少感染机会;
3、增强体质;
4、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5、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护理评估
出院前病人和家属懂得预防再感染的措施。
七、睡眠形态紊乱
护理措施
1、睡前协助放松,取舒适坐卧位;
2、低氧血症时吸氧;
3、遵医嘱睡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协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减少噪音,维持促进睡眠的环境。
护理依据
1、促进睡眠;
2、防止缺氧;
3、消除支气管痉挛和痰液对睡眠的干扰;
4、降低外来刺激。
护理评估
病人睡眠时间增加,质量提高。
八、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1、注意观察的呼吸形态;
2、了解两肺呼吸音是否相等;
3、给予合适体位和吸氧;
4、遵医嘱使用解痉、平喘、祛痰药。
护理依据
1、气胸发生时呼吸困难加剧;
2、气胸时两侧呼吸音可不等;
3、由疾病引起的气急减轻;
4、改善通气,减少气体潴留,使痰液稀释并排出体外。
护理评估
无并发症出现,一旦出现能及时发现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