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1、脑梗死 左侧大脑半球 2、卵圆孔未闭。(详细结果请见附件)
现将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卵圆孔一般在生后第1年内闭合,因此新生儿和婴儿的卵圆孔是未闭合的,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成年人中约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留下很小的裂隙,称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的分类:一般将PFO分为3类(1)大PFO为≥4mm(2)中PFO为2~3.9mm(3)小PFO为<2mm。
初期肺小动脉痉挛,以后管壁内膜增生和中层增厚,管腔狭小和阻力增加,终于导致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右心房、右心室压力随之增高,分流量减少.甚至发生右房向左房逆流。
卵圆孔未闭无分流时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但出现明显分流时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卵圆孔未闭有可能引起不明原因的脑缺血,其病理机制为脑的"反常栓塞",即静脉系统的栓子通过动静脉系统之间的异常通道进入动脉系统,造成动脉系统栓塞。
继发孔缺损早年多无症状,一般到了青年期才开始出现,主要为劳累后气促、心悸、心房颤动,可有右心衰竭或呼吸道感染。原发孔缺损症状出现较早,早期可出现明显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
PFO合并不明原因的脑栓塞或TIA发作时,为防止再发脑栓塞才进行治疗,预防PFO所致的反向血栓,药物治疗(抗凝剂或抗血小板制剂),经导管封堵PFO,外科手术关闭PFO。建议对PFO合并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常规使用经皮PFO封堵治疗,存在房间隔瘤伴有分流的PFO应预防性经皮PFO封堵治疗。[1]
如果出现矛盾血栓或者反复发作的脑缺血表现需要介入治疗。其适应症和禁忌症为:
1、卵圆孔未闭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有下列适应症之一者:
①PFO伴或不伴房间隔瘤,或伴右向左分流时或静脉声学造影示造影剂Valsalva动作时TTE或TEE证实有右向左分流。
②PFO合并不明原因的脑栓塞。
③PFO合并不明原因TIA或颅内缺血性病变。
④PFO合并不明原因的颅外血栓栓塞。
⑤PFO合并静脉系统血栓引起脑梗塞者。
⑥外科手术封堵PFO后仍然有残余PFO。
⑦房间隔瘤合并多孔房缺引起脑梗塞者。
2、卵圆孔未闭介入治疗的禁忌症:
①任何可以找到原因的脑栓塞情况如心源性,周围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高血凝状态。
②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禁忌如3月内有严重出血情况,明显的视网膜病,有颅内出血病史,明显的颅内病。
③下腔静脉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完全梗阻,全身或局部感染,败血症,心腔内血栓形成。
④妊娠。
卵圆孔未闭与青年卒中及隐源性卒中的相关性
入组标准:
发泡实验:
1、年龄<55岁的患者符合以下条件:
1>临床症状、体征符合脑梗死表现且头颅MRI可见DWI序列高信号,可以是任何分布形式,单发或多发, 尤其是病灶多发,不符合血管分布者.
2>经血管筛查TCD、彩超未发现明确的相应责任血管的严重狭窄或闭塞。
3>病史,查体,常规ECG 和UCG未能发现常见的心源性脑栓塞危险因素(如房颤,心梗,心肌病,瓣膜病等).
2、必要时年龄可以放宽至≥55岁的患者,除符合上述2+3条之外, 还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DWI序列高信号单发病灶, 不符合腔隙性梗死常见部位及大小(深穿支,15mm);2)DWI序列高信号单发病灶, 符合腔隙性梗死常见部位及大小(深穿支,15mm), 但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危险因素。3)DWI病灶多发, 尤其是不符合血管分布者.
3、生命体征平稳,可安静平卧耐受1小时左右检查,TCD检查提示颞窗透声良好。
栓子监测:
一、符合下列3条之一者:
1、多发急性梗死灶,不符合血管分布者(双侧前循环或前循环+后循环)。
2、多发急性梗死灶,符合血管分布(一侧前循环或后循环),但是经血管筛查TCD、彩超未发现责任动脉狭窄者。
3、多发急性梗死灶,后循环分布,有相应动脉狭窄者。
二、发病时间14d内,最好7d内。
三、生命体征平稳,可耐受1小时左右检查,TCD检查提示颞窗透声良好。
注意事项:
1、一般先行TCD栓子监测,然后进行发泡试验。由于客观原因不能进行微栓子监测者(颞窗差、患者躁动)也无法行发泡试验。
2、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三通为自费,经家属或患者同意后签字。
3、检查前需要开通肘正中静脉输液通路(左右均可),留置静脉套管针
4、开医嘱: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1-2小时,150元/1小时。
三通× 1个
0.9%盐水 250ml ×2袋
10ml注射器×2支
静脉套管针×1
若发泡试验阳性,可行经食道超声检查,开医嘱。
附详细结果:
病例讨论结果.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