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shangri-la)英语发音源于中甸的藏语方言,香格里拉一词在一千多年前藏文献资料中的香巴拉王国就有记载,含义与中甸县古城藏语地名“尼旺宗”相一致。后来,“香格里拉”被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介绍引用后成为一个特有的地名。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北端,“三江并流”之腹地,迪庆高原的腹心地带;海拔3280米,距昆明659公里。景区内雪峰连绵,最高峰卡格博峰巍峨壮丽;仅中甸县境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达470座;峡谷纵横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峡、澜沧江峡谷等大峡谷,再有辽阔的高山草原牧场、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庆的自然景观神奇险峻而又清幽灵秀。这里以藏族为主体,傈僳、汉、纳西、彝、白、回等13等种民族,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风情,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香格里拉是国家八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主要景点有虎跳峡、碧塔海、洋塘曲、松赞林寺、白水台、纳帕海、依拉草原、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小中甸花海、香格里拉大峡谷、萨马阁自然保护区、达摩祖师洞、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Hilton)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记叙了几位英国人在战时被一个东方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
小说中描写的香格里拉皑皑雪山、森林中环绕着宁静的湖泊,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牛马成群、鲜红的莨菪花,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喇嘛寺院;这里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种气候、多种地理兼容并存的地方,各种宗教信仰和平共存,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他们觉得自己正处在东方文化的神秘核心,人们奉行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人们活得逍遥自在,静静地享受阳光和雪山的赏赐。他们的信仰和习俗各不相同,但彼此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幸福安康……一切都如人们梦想中的伊甸园。
迪庆高原惟妙惟肖的拥有着希尔顿书中描写的一切,更加巧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中甸的藏语“心中的日月”、“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庆高原就是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
当1934年4月英国伦敦麦克米出版公司出版该小说时 ,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到美、日等国。小说出版后,立刻被好莱坞制片公司摄制成电影,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很快唱遍了全球。
当时,英国权威的《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特别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香格里拉”这一名词成了一种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香格里拉遂成为公认的世外桃源或隐秘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还将美国总统设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山间别墅命名为香格里拉;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新加坡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
摘自网上对香格里拉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