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社区医师》报第21期 西园站 杨桂玲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于2011年12月发表,这是我国第一部血压测量规范的指导性文件。现摘录部分内容,供大家共同学习。
诊室血压测量(OBPM)通常指在诊室或医院内由医生、护士或技术人员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自动或半自动血压计测量上臂肱动脉的血压值。这种方法已有100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是所有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目前评估血压水平、临床诊疗及对高血压进行分级的常用的较为客观、传统的标准方法和主要依据,但因影响因素甚多,需要系统评估及规范测量。
测量方法:
听诊方法 适用于水银、气压式和混合式血压计。将袖带缠绕上臂并且充气到收缩压>
30mmHg,将肱动脉血流阻断,当逐渐缓慢放气时血流重新流过肱动脉,这时在袖带下方肱动脉之上的听诊器即可闻及声音{称为柯氏音},传统上分5个时相。
柯氏音的时相与特征
第Ⅰ时相 袖带压力下降中听到第一次轻的、重复而且清晰的敲击声。
第Ⅱ时相 随着袖带压力的下降、声音变大,成为较响的钝浊声。
听诊无音间歇 在一些患者测量过程中、听诊音完全消失的短暂时间。
第Ⅲ时相 声音变得响亮,出现较清晰的抨击声
第Ⅳ时相 声音突然变小、短促而低沉。
第Ⅳ时相 随着袖带压力下降,声音最终消失。
注 :第Ⅱ和第Ⅲ时相的听诊音的临床意义目前尚不清楚。
第Ⅳ时相柯氏音(变音)比 第Ⅴ时相柯氏音(消失音)可以高10mmHg,但通常差别在﹤5mmHg。在大多数情况下以最终消失音(第Ⅴ时柯氏音)时水银柱所示数值为舒张压。
﹤12岁儿童、孕妇、老年人、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当袖带压力降为0时,仍可以听到声音,这些人群以变音(第Ⅳ时相柯氏音)作为舒张压的数值,并在测量值后加以标注“变音”读数。
脉压增大的老年患者,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柯氏音有时不能听到,而在袖带继续放气时又重新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为听诊无音间歇,此时会低估收缩压。这可能是由于动脉内血压的波动引起,多发生于有靶器官损害的患者。
脉压增大的老年患者在袖带充气之前将手臂抬高过头部30秒,然后将手臂放到通常的位置继续测量,这种方法常常可以消除听诊无音间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