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勇
去年年底自己有幸看到赵院长论文《成长》,研读后有感。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回忆并不代表年华老去。我们既要脚踏现在,更要面向未来,也要总结过去。
也许我今生和北京注定还是有缘分的。回家工作后不久,又接到了招聘者的电话,是自己赴京之前投的简历。但有了上次北京之行的经验和教训,联系工作一定到多多益善,以防 “变化和不测”。自己在家的境况,坚定了要构建一个“家”的想法。但是其首要的条件就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背后就是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和适宜的收入。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赖”,在面对收入和消耗成正比涨幅的环境,自己选择了后者,“高收入、高消耗”的北京,辞去了家里的工作。“老板”虽然对我的辞职不满,但是选择发展的权利,还是自己决定的。在一次长谈后,给了几百元钱作为感谢费。因为还不到一月,不算工资。自己也想有朝一日能有实力,一定帮助家乡建设。
告别了姑妈和叔叔,临行前在奶奶家住两天,也多陪下从小照顾我的奶奶。晚饭后自己出去上两小时网,除查找资料外,也就多投几份简历了。生活就这样,“偶然离不开必然,必然必须通过偶然发生出来”,这是哲学的理论,但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却完完全全的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还在网吧上网,此时,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是 010区号,接听后是来自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上次的北京之行,我几乎跑遍了城八区及周边区域,但就是没有来过朝阳望京,本也没有报太大希望,因为当时接到电话也不少,很多都太虚幻、飘渺。有了上次的教训,自己这次谨慎了很多。
然而,在与一位自称“常大夫”的人交谈了近五分钟后,自己对这个单位产生了很强的好感。晚上回到奶奶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地图,查找望京的方位和周边的环境。本来临行前紧张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次日的中午,又接到常大夫的问候电话,感觉隔着千山万水的电话那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未来有幸能和他共事是非常荣幸的事情。本计划再次赴京后面试的顺序也随之调整,首站海淀改为望京。
在奥运年的五月中旬某一天上午,坐了一整夜火车的自己再次抵京,因为心中还怀揣着未来美好梦想,丝毫没有疲倦的感觉。安顿好住地,吃完午饭,就赶赴朝阳望京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自己的望京“首秀”也并非顺利,混淆了“花家地北里”与“望花路”两个不同的车站。刚好,当时的中心在装修电梯,所有的诊疗工作全部转移到公司大礼堂。那地方不好说、也不好找,问了好几个老大爷,才找到传说中的“望京社区医院”。自己还正来上楼,就看见楼道口站着一位与我印象中差不多和蔼可亲的长者,正焦急的等人,我猜他就是给我打电话的常大夫。在一翻自我介绍后,我的感觉是对的,常大夫不仅是大夫还是单位的院长,此时对他的好感油然而生。作为院长,对一名外来的求职者关心,都达到亲人的程度,这是我向往的,也是我敬佩的。一翻长谈后,我决定再次的北京之行定格望京。
次日早上来体检,中午通知明日可以来赴职,还专门派司机去海淀给我运行李,当天安排好了住地,这些都令我有种在梦境中的感觉,相对当年求职的异常艰辛、曲折,此次的工作却非常顺利、轻盈。仿佛曾经的艰辛和坎坷都是为了本次工作所付出的。毕竟付出看到了回报和收获。同时单位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员工都无不亲切、互助,俨然像一个汇聚全国各省市区精英的大家庭。也令自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工作,干出成绩来报答信赖我的领导。
第一次爬山、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双飞游、第一次表演、第一次讲课等等珍贵的记忆都将印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努力工作、立足京城”,这是自己随之提升的目标,和妈在京城圆满会合后的心愿!自己将不遗余力的为之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不断前进!同时每个人对幸福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工作稳定后,自己的个人问题也就是令家人最操心的了。
由于自己在大学时代“争先恐后”争夺名次,根本没有接触过情感方面,毕业后为找工作、经济独立,找到工作,又力求稳定,就这样一件件、一步步在矛盾中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着。到了现在,自己虽智商不高,可是情商却也很差,面对着身边同事、朋友热情的关心,和家人一遍遍的催促,自己也倍感压力。虽然自己“屡战屡败”,也甚至因此感到困惑、郁闷、失望、无助,自己依然冷静面对现实,既不可“疾病乱投医”,也绝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自暴自弃”。但是个人还是始终“相信自己”,一定会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成功和胜利”。
在等待了两年之久的时间后,自己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时机,遇上了一位也许是上天赐予自己的奇缘。在自己用心与之交往大半年,彼此早已将对方视为各自的另一半,在一次假期自己终于鼓起勇气去了趟他家里。面对他父母,自己却小有紧张。也许是自己不太自信,毕竟学历比我高、来京比我早;也许是自己对这一刻期盼太久吧。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可此次却事与愿违。
他父母虽未明确反对我们的交往,但是并未表示支持,因为在京没房。可是我们都不是本地人,而且都是在京打工一族,没房问题再普遍不过了。就目前我们同龄的有房一族或本地土著,也都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吧。然而别人老人家可不管这些,坚持要求京城有房,我只有带着郁闷、失望的心情回京来。
虽然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压抑着自己有点“喘不过气”,但是自己还是相信“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才是一生幸福”。也许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吧,自己只有努力再努力,坚持再坚持。终于他父母了解了我的为人,同意了我和他之间的缘分。我也承诺一定在京城构建自己一直追寻的“家”,自己一定完成“历史”交付于我的“使命”。在去年年中我们得到了父母、领导、亲戚、同事和朋友们的祝福,彻底结束了单身的生活。同年自己也先后取得了不俗的考试成绩,弥补了去年“颗粒无收”的境况。每年都有自己的计划,每个时期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未来的发展,自己也许将遇到更严峻的挑战;未来的生活,自己也许将面对更残酷的现实,然而“适者生存”的道理将陪伴自己一生,渡过不同时期的“艰难险阻、艰辛坎坷”。
现在面对现实的社会、竞争的环境,最“幸福”的生活,莫过于有“稳定的工作,温馨的家庭,可爱的孩子”。也许这就是一个社会青年,所具备的正常生活吧。让自己不断的努力,化为成长路上的每一个“小站”;让成长路上的每一个“故事”,不断激励自己奋进、前行。
爱我所做,得我所爱,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