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心理素质从广义上将是 人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认知品质、意志品质、情感品质等。心理素质可以说是学生的各项素质的核心,失去了这个核心,学生的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等难以得到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在心理品质上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等因素,包括生活环境、群体文化氛围、道德风尚及青少年的自然素质、身体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透析现在中学生不良心理表现及成因如下:
1、自我意识浓,自私现象严重。
他们凡事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这主要是由于父母对子女从小疼爱、溺爱、时间一长,他们就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2、依赖心理严重,应付挫折能力差。
在生活上,他们往往依靠父母;在学习上,他们依靠的是老师和学生,从不愿意自己研究难题,攻克难关。 就其原因, 主要是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娇生惯养惯了。
3、骄傲自满自负。
主要表现在优等生身上。 由于老师的器重、家长的赞赏、学生的羡慕,使他们飘飘然, 只看到自己的优点, 无视自己的缺点, 认为自己比较聪明。
4、自控能力弱, 抗诱惑能力差。
表现为:课内好动,思想开小差, 注意力不集中; 课 后好追逐打闹, 甚至打架斗殴。主要是家长对子女管教不严而引起的, 同时,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调整不够,从而造成学生的这种心理。
5、性格孤僻,喜欢独来独往,自我封闭, 不喜欢与人交流,对周围的人和事冷漠无情。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就大骂动手,久而久之, 便沉默无余,形成此性格。此种心理不良表现,单亲家族的孩子居多。
6、虚荣心理强盛,攀比严重。
表现在,他们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比吃穿,比享受,甚至发展到请客送礼;也有个别的学生,由于家庭情况或者父母的原因,父母到学校也不敢相认,怕的是遭人笑话。虚荣心、攀比心是学生自尊心扭曲的表现。
7、心浮气躁,遇事不冷静。
在学习上,成绩好时,骄傲自满,成绩不好时,则情绪低落,一蹶不振。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则争得面红耳赤, 甚 至拳脚相加,好逞一时之强,不计后果。 这种心理的形成,于现在的社会风气有关,也与少数家长的误导有关。
8、焦虑心理严重,整天有惶惶不安的感觉。
焦虑是一种内心不安,预感到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家庭存在的困难以及学习的压力是学生产生焦虑心理的重要原因。持续长时间的焦虑会破坏人的免疫力, 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 必须引起重视。
9、负疚自责的心理。
此种主要表现在家庭困难的学生身上, 当他们遇到学校收费或者成绩下降时, 面对困难的家庭条件, 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负疚感, 觉得对不起父母, 辜负了家庭对其学业的支持,常常限于深深的自责。
10、自卑自弃心理。
由于频繁的考试排队, 屡 考屡败,愈是失败, 9,愈是失去信心,压力就越大,成绩就越难赶上,形成恶性 循环。
上述不良现象, 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必须重视,要尽快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
1、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心理辅导既可以单独进行, 也可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活动中渗透有关内容。 辅导老师要循循善诱,理解学生的感受, 力戒生硬和说教。 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耐心细致的做学生的工作, 使学生增强认识自我、 调控自我、激励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的心理机能。
2、创设教育情景。 为学生创设挫折、艰苦教育的情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对学生进行军训,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优等生予以适当的锻炼,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以增强这些一帆风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及时调整自己心理状态的知识能力。
3、减轻考学负担。即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大力发展健康有益的班团队活动。同时,进行必要的劳动锻炼和一定的社会实践,使学生自信、自立、自强。
4、学校、班级、家长形成“合力”,学校、班主任、家长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要形成共识,都来重视对学生心理障碍的了解和疏导,增强学生与家长、班主任、学校 心理沟通,尊重学生个性,营造一种人格平等,心理平衡的氛围。特别是家长要多关心体贴但不溺爱自己的子女,尊重他们的主权,但不是无原则的顺从,要放手让他们干力所能及的事,要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多了解他们言谈举止,使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家长还要以身作则,在子女中树立良好正派的形象。
5、优化社会教育环境。学校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建立一批对学生有利于教育的典型单位作为教育基地,聘请社会的知名人士和先进模范人物担任校外辅导员,同时要争取党政部门的重视,治理社会育人环境,尤其是学校周边环境,清除社会不良文化对学生的腐蚀,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你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学生心理现象,大学生心理现象,透析消费心理,对大学生问题的透析,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干预,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北京心理干预,心理行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论文,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青少年心理干预中心,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干预师,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心理危机干预课件,沙兰镇 心理干预,厌学现象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