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重点关注民生方面的问题,持续不落的高房价自然成为其中的热点议题。06年政府调控力度之强前所未见,房价却逆流而上节节攀高,视为房地产圈的一大怪现状。而两会上总理刚发表了平抑房价稳定市场的讲话,各地房价就上调了三五百不等,更是把这一怪状演义得淋漓尽致。推动房价逆境上涨的究竟是什么?是谁在背后暗暗得利?提前到来的央行加息到底是针对谁?
“狼”来了,境外投资者进驻中国
近十年来,全球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在极大程度上活跃了金融市场。但好景不长,07年2月份的全球股市暴跌,让人看到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等多重危机可能引发的全球风暴。在如此形式下,境外投资者更加看好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购房需求量逐年递增,房价不断上涨,即使受到政府的调控打压,境外投资者却愈发坚信在2008年奥运会结束前中国市场都将保持“平稳”,成为他们的避难所,淘金地。
从06年开始,一方面,境外投资者不断加大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入,拿地置房,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不平衡。另一方面,投资股市,力减中国政府调控政策对地产股影响,制造表面看似美好的股市前景,吸引了更多股民入市。07年刚过去两个月,全国股市新增开户数就超过350万。
股票的频繁涨跌,境外投资带来的过热倾向,让政府感受到了泡沫危机。06年限制境外投资者购房,提高入市门槛,07年银监会、证监会更是严控资金、调控房地产、加强对券商基金的监管。2月底,两会前,中国股市尤其是地产股的大幅度跌幅,可以说是政府“挤泡沫”调控见效。但其后,陆续从各种途径转出国外的资金超过200亿,这还仅仅是明面上的,不能不让人警觉。
不久前量子基金联合发起人吉姆·罗杰斯,乔治·索罗斯又相继表示仍然看好中国股市前景。大批股民,投资者的队伍还在壮大。他们对这些基金如此充分的信心,可能在未来重蹈覆辙,接受惨痛教训。2007年境外投资基金组织企业,将继续渗透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更多方面,中国政府历来优待外企的传统,将面对严峻考验。
开发商:股票比银票更来钱
2006年打造的繁荣股市,也更加成就了房地产开发商。“信贷”和“土地”这两个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法宝,不再像唐僧的紧箍咒,每念每灵了。2007年,信贷将不再是造成国内众多房地产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的难题。三年政府调控,精于计算的开发商早已将目光转向了股市。尽管政府抬高了信托的门槛,开发商却通过较低成本的“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从A股市场中源源不断地获得资金支持,回避房地产严厉调控。
特别是进入2006年下半年以后,有据可查的就有数百家中大型房地产企业上市,凭借在股市圈来的大笔资金大量拿地,规模前所未见,不断打破历史最高拿地记录。与此同时,政府缩紧的“土地”闸门,也给了开发商调高房价的理由。上涨的房价给了投资者更多的信心,反过来作用在股市上,又为开发商带来了更多收益,循环反复,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经济的过热倾向。
高房价背后,政府面临更大冲击
种种现象表明,国内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正在由以银行信贷为主导向资本市场为主导的模式转变。也就是说,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市的联系也将越来越紧密。它在给股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把房地产市场风险逐步分摊过去。而作为正逐步呈现全球化倾向的中国股市,资本的自由流动性、逐利性也愈加把不稳定性因素带给了房地产市场。
2007年,再面对这种又新加入了股市力量造就出的庞然大物“高房价”,政府原先的调控政策,执行力度又有些单薄了。二十年的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的中国政府,在更加复杂的市场冲击面前,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