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朝阳作品展》姚连弟 潘家园里淘珍宝 民俗图中颂太平
点评:
上联,家字下伸破格,珍字变形,宝字变体。
下联,民字、中字、颂字打破平衡,太字多了两点。这些都成了看点。安训生会长为区领导讲解时,特意讲了太字多出的这两个点,是很太平的意思。大家露出微笑。细品,几乎每个字都有新意。用省略、添加、变形等多种方法。
三、反常思维产生的原理。
每一事物都是立体的,与其他事物联系着的,可人的感官只能于一定时间在一个地点进行体察,因此,直接体察到的必然是片面的。但人会运用自已的经验,去修补这个片面的缺陷,而且也会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干预,在干预之下,事物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这说明人们存在多种体察维度,分为有形的无形的,有形的是直觉观照,无形的是思维加工。无形的影响有形的,将直接的观照化为不同的形态。所以,事物形态会随心理和思维变化。体察生活时,主观意识丝毫不干预,和过度干预,都会产生非理性思维。非理性思维主要有这么几种:
1、直觉的表面现象--观照。即眼中的直观视角,不经思维加工过滤,没有前人观点和经验的影响,产生了错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山自己不会自己出来,孤帆离日头还很远,并不在日边。“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沈佺期)实际上,月亮、天河离窗户都很远。如刘庆霖《高原军人》“高原营帐触天襟,耕月犁云亦可闻。” 这些都是是错觉,是表面现象。
2、心灵的感应--主观的认为,是心理视角。“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李白认为两人情深千尺,潭水自然深千尺。“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花送客,燕留人,月是故乡明,不过是作者的主观认为。“天山是我雪鬃马,塞外从戎久未还。” (刘庆霖《望博格达峰》)天山是我雪鬃马,显然是作者的主观意识。“一枪挑落满天星。”(雷海基)枪是可以挑东西的,早晨星星落下来了,作者主观认为是枪挑落的,利用时间上的巧合。“荡桨银河万里宽,一时兴起试渔竿。钓轮新月涂诗色,抓把流星佐早餐。”(何鹤.赴桂林机上)怎能在天空荡桨、试渔竿、涂月色、抓流星,全是作者主观臆想。
3、心理需求的反映--企望视角,需要什么就会出现什么。“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问一下可否乘水流上到天庭,这是明知故问。“桂魄当空窗影微,世人争占月清、辉。今宵独饮闭门醉,我那份光分给谁?”(刘庆霖《中秋独饮》)希望将月光分给友人,给谁呢?乘流上天,分给月光,现实中都不可能,是作者主观营造的。
4、生活经验的判断--用自己的智慧去感悟。这是判断视角,根据经验提前进行判断。也就是用已有的日常生活知识表达大自然现象,故儿童常常会将科学现象简单地生活化,出现有趣的生活化比喻,如将星星看作灯。太阳下山,是山把太阳吃掉了。如刘庆霖《小女》“我家小女爱星空,胆小缠人牵手行。忽指天边圆月语:嫦娥晚饭煮星星。”田成明《童趣.听故事》“蒲扇轻摇榆叶风,流萤漫挑小灯笼。”孩童把月当锅煮星星,流萤是小灯笼。李白的诗解释了这个现象,“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四、 诗性反常思维的语言技巧。
反常思维有悖于生活常识或科学道理,其语言运用有独特的方式。
1、巧妙地运用名词和动词,形成非正常的组合
一是名词非正常组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将过去的月、关与现在的组合起来。“军人脚下是边关”(王海娜),将脚下土地与遥远边关组合一起。
二是用同类动词连接异类名词。完成这种异类嫁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主观跳跃性连接。“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李白《登太白峰》)用“语”“开”字完成我与太白山的连接。“一网捞春色,千钩钓月丸。”(宋彩霞)主观地将网与春,钩与月连接,春色是不可能鱼网捞的,月亮是鱼钩钓不到的,都是作者臆想的,艺术加工的。
三是用异类动词连接同类名词。如“蛙声涨至半山腰。”(刘庆霖)用“涨”字,而不是“飘”,“传”,“飞”,声怎会涨呢?他的《巷里磨刀人》“两块山根磨日月,一肩板凳走天涯。” 日月是磨不到的, 板凳是不会走的,“磨日月”“板凳走”都是两个不相关的异类词的组合。涨、磨、走三个字动词的运用都是反常的。“月光送我一腔诗。”(刘志峰)应是月光引起我产生诗意灵感,“引”换成“送”了,且运用省略手法。。
2、颠倒名词的主客位置。即调换对位的名词,如苏味道“暗尘隨马去,明月逐人来。”现实生活应该是人逐月,诗颠倒了人与月的位置,就成了月追人
3、用动词调换主客位置。如以“迎”代替“来”,刘庆霖《长白山行》“ 白山是老友,门向我常开。鸟道云埋处,有峰迎出来。” 我向峰走去,变成门向我开,峰出来迎我。“轻舟正驾清风走,追赶红荷十里香。”(雷海基)用“驾”字代替“送”字,将原本风为主,调换为船为主。
4、运用名词的关联性。刘庆霖《野塘鱼》“家在寒塘远洞庭,芦花影里听蛙声。误食月钩光满腹,偶眠莲帐梦多清。”钩,有魚钩,月钩,通过钩这一点相关性,转换、嫁接。魚能含魚钩,也就能含月钩。他的《冬天打背柴》“捆星背月归来晚,踩响村头犬吠声。”能背柴,自然也能背月,况且月光是照在背上的,二者通过“背”字关联。
5、运用名词的多重属性,形成异类嫁接。叶宝林《黄泥火盆》“室外乾坤冷,壶中日月温。” 日月既是日和月,也是日子。围着火盆的日子是温暖的。如花,有植物开的花,也有金属作的花。“数朵兵花开上肩”,士兵的军銜星,又叫星花,是金属作的,缀在肩章上。要变为植物开的花,就用“开”字代替“缀”。诗的反常思维就完成了。
6、运用名词的多重属性,形成多重意境。如周迈《读“不惑年鉴”》“掩卷识得高段位,谁言夕照不辉煌!”“段位”,是围棋术语,也是指人品阶位。田成明《挖野菜 》“苦菜黄花野蒜根,柳筐斜挎满霞茵。晚归燕子隔墙问,谁摆邻家一桌春?”这个“春”,既是春天的菜,又是席间气氛—春意浓浓 “背包塞满太阳光”(王海娜)这里的阳光不是物理的,是心理的,青春的阳光。刘志峰《谒袁崇焕祠感作》“清明随友谒英灵,石冢前头众泪倾。问我如何不流泪,只因埋的是长城”。这里的长城是国防,也是民心的意思。
7、反常思维回归正常思维的转换语言。诗用反常思维,虽然有违事理,却要让其合符人情,最终还需回到正常思维,超现实要回到现实。这就需要实行两者的转换。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一联是反常的。但接下来“我舞影遂乱,我歌月徘徊”是合人情的。这是上下联之间转换。多数情况是一联中转换,有的通过一个名词过渡,再用动词转换,如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用“裁”动词连结“细叶”“春风”两个名词。风是不能裁叶的,剪刀却可以,就通过剪刀过渡,完成转换。如叶宝林“潮湿心情推满院,一时化作彩云飞。” 潮湿怎么能推满院,但用“化作彩云”转换,就可以飞腾了,动词“化”起了关键作用,变不能为可能。
有时需要多次转换,如雷海基“青春种在军营里,数朵兵花开上肩。”“青春”经由“军营”到“兵花”,再到“肩”,三个名词过渡。先用“种”,再用“开”“上”三个动词转换,才最终完成。因为青春在军营下种,所以开成了兵花,因为兵有肩章,花才开上肩。看起来不符物理,却合人情。若无后面的句子过渡与转换,前面的就不合理了。反常思维,最终要回归正常思维,用生活的现实存在对反常思维现象予以补充,把非正常生活转换为正常生活。
诗,作为以抒情为主的文学艺术,客观的描写虽然少不了,但更多地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干预,诗人会不自觉地超越现实运用非理性的反常思维。反常思维使诗句形成跨越,多解,错乱,朦胧现象,带来语言的新颖美,模糊性,跃动感。使诗气象神奇生动,有变幻莫测,新境开出之感。这是读者所欣赏的,也恰好是诗魅力之所在。
当代运用这个手法的渐多,尤以自由体诗为多,但不少诗没有将反常思维回归正常思维,未能从超现实返回现实,所以出现了读者读不懂的问题。
关于书画的反常思维:
诗书画都是艺术,如果不是艺术,书法就是写字。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于的部分是反常的,来源于生活的部分是正常的,平常的。无论诗书画,都需要这两种思维结合起来,交替使用。
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书在工整与不工整之间。
书画者的目光一般在笔头。但有时需要离开笔端,放在空白处。读者,通常是考虑从墨或色彩处看作品,但也会不自觉从空白处感知作品。懂艺术的,往往从空白处看着墨处。
人们为什么愛看漫画,在于其似与不似,似是抓住特点的部分,不似是有失真处。如大象,观看时关注的是耳朵鼻子大牙,并不注意他的尾巴眼睛。因为耳朵鼻牙是他的有代表性的部分,其他的没代表性。虽然画的具体部分有失真处,从现实的客观角度看,是反常的。但人们并不计较,因为从整体看是合情理的。
毛泽东的书法为什么了不起,老百姓愛看。关键在过度夸张的部分,似又不似,不守规矩的部分。但从整体看又没有不规矩之感。因为他有现实生活的神韵,从整篇作品看,既有现实生活,又表现了生活中的神韵,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动感,却又难以言表。是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看熟了的文字。
还有纸内纸外的问题。正常思维是看纸内,艺术家却能看看纸外,这就是反常思维。
诗书画都有虚与实,有与无的问题,反常思维教人看到虚无,化虚为实,也化实为虚。如画《十里蛙声出山泉》,蝌蚪是画面上的,实在的,声是纸外的虚的,十里是强化虚的纸外的,强化张力的。
总结
书法、绘画,与诗等文学艺术作品一样,作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部分是反常,不合常规。源于生活的部分是合于常规。书法、绘画合于常规,源于生活的常规部分,是读者知道写的什么字,画的什么东西,表达一种什么情感。高于生活的反常部分是增强艺术感染力,让读者眼前一亮,心头一动,留有余味。
作者,若为艺术家,或艺术大师,其艺术能力主要体现在不合常规的高于生活的那一部分,故需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也要学习反常思维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还需要去发现、总结。从优秀作品中去发现,并上升为理论。
雷海基
2016.05.23于北京酒仙桥
附:书法、绘画作品反常思维点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