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大肠癌频频高发,小肠癌却罕有发生?
2016-10-10 11:10 来源: 望京网
                             ---- 医疗科摘自微信公众号《医学界消化频道》
    小肠(SI)是唯一对癌症有高度抵抗性的器官。虽然SI占消化道长度的75%和吸收粘膜表面积的75%,但所有癌症中SI肿瘤占0.3%~0.5%,胃肠道恶性肿瘤中SI肿瘤占1%~3%。鉴于与SI邻近的胃和大肠(LI)相关的癌症频发,它的这种抵抗力尤其显著。那么,为什么小肠癌发病如此稀少呢?
    一、目前,小肠的可能性保护机制已被提出,相关的几个假说如下:
    小肠低强度暴露于快速运行的口腔致癌物
    小肠运输的速度比结肠快得多,有较少的暴露于可能性致癌物的时间,这使得小肠暴露于快速通过的口腔致癌物的强度低得多。
    微生物菌群较大肠低
    一种假说为,小肠具有与大肠不相同细菌载量,其腔内微生物菌群较大肠密度低,所以没有菌群降解致癌类物质的效果。
    腔内区域PH值差异
    小肠肠腔内PH值为5~7,不同部位的PH值不同:回肠PH值高于空肠,回肠和空肠PH 值均显著高于十二指肠( P<0 .05) ,其腔内PH值的差异也是SI癌症少有发生的一个缘由。
    免疫细胞
    小肠比结肠上皮有更多的免疫细胞,这也许使得小肠对癌症有更好的免疫防御相关性。
    这些假说在2004年10月的《癌症预防中心》期刊上的一篇文章:Small bowel malignancies: why are they so rare?得以证实。另在2016年8月一项发表在Cell子刊《Trends in Cancer》上的研究中也提出过以上相关内容。
    二、除此之外,小肠、大肠干细胞及致癌途径----相似但显著不同,具体表现为:
    小肠和大肠的上皮干细胞位于肠隐窝底部,他们是癌症起源的潜在细胞,但同时又表现出显著的生物学差异,如这些细胞的基因组复制频率。
    小肠癌和大肠腺癌在基因突变图谱中展现出显著的表型差异。
    分子研究表明,最大的区别是人类结直肠的第一个致癌基因----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的突变率。90%的结直肠癌有APC基因突变,在小肠癌中突变率仅占15%。
    因此,小肠和大肠干细胞间的关键分子和表型差异也是SI癌症少有发生的一大因素。
 论坛精选
·阅读小达人 ·以创新与转型开启新征
·热爱阅读小达人~读《海 ·热爱阅读小达人——《
·美的历程读后感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钢 ·看小猪变形记
·当旅游遇见9级大风沙 ·今天山西太原市某小区
·天津一日游,第五站~ ·看来这姓董的背景也一
·热爱阅读小达人 ·加话#热爱阅读小达人
·努力读书终身学习 ·懂得前行
·热爱阅读小达人活动 ·天津一日游,碳水之旅
·咱们望京也有七叶树花 ·董袭莹8年前曾接替董晓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