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全市超过500位大医院医生首次进驻城八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诊,北京二、三级医院“一对一”定点支援社区医疗,共建双向转诊通道的协议得到落实。
按照北京市卫生局制定的“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今后,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脑卒中病史的居民,可在社区享受支援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的共同管理。
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如病发时首诊社区,全科医生将会按照病情需要开出转诊单,患者转诊对口支援的二、三级医院均无需再挂号、排队,可直接检查、享受专家会诊,必要时直接入住医院为社区上转病人动态预留的病床。
■规划
诊疗信息平台将启用
目前,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四区都在试点进行医院与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信息互通工作。西城区卫生局规划,5月在一些医院和社区部分启用诊疗信息平台。
北京市卫生局妇社处调研员吴永浩介绍,待定点支援工作运行平稳,各区县的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将动态收集、整理居民的健康资料和就诊、转诊信息,为今后真正发挥社区的健康管理、康复保健功能做准备。
■现场
家门口瞧病不排队
昨日9时,北大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赵锋已经坐在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开诊。与以往在北大医院出诊时患者人满为患的状况不同,几位前来赵锋台前就诊的社区患者轻松地与专家沟通病情。一位在门口候诊的患者说,“自己家门口”,不用家人的陪同就能前来就诊。
家住展览路社区的76岁的焦大爷患冠心病多年。以往就是复诊开药,孩子们也要在凌晨赶到人民医院排上几个小时的队,才能为老父亲挂上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的号。上周得知张海澄4月1日进社区坐诊,昨晨7点多,焦大爷就赶到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准备排队。哪知道,因为社区分流了病人,焦大爷成为张海澄医师坐诊社区的首位病人。“以前在大医院从凌晨开始排上好几个小时的队都未必能挂上专家号,没想到今天这么容易就看上病了”,焦大爷几乎一直在笑着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