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戴舒丰在望京的莫拉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随处可见的琉璃制品在橱柜里熠熠生辉,却不招摇,一如戴舒丰给人的印象。这个把当代玻璃艺术带到中国的艺术家,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5年后,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打开了琉璃产业的阿里巴巴之门。
艺术品PK商品 沉浸在琉璃艺术世界多年的戴舒丰其实早在1992年就开始做各种项目,他戏称自己“也算在商海中沉浮了十几年了”,对商业“有点天分”。但他并没有把艺术与商业完全连接起来。“艺术品是出自自己精心的创意并且独一无二的东西,有惟一性;而设计开发之后批量生产的是产品”。琉璃艺术曾经号称“贵族的艺术”,但戴舒丰觉得可以通过产业把它变成大众的艺术。“我们会研发一部分高、精、难的琉璃制品,它们将走向艺术品拍卖市场;还有一部分既有实用性又有一定创意的产品,我们会批量生产,每件大约几千个,它们通过经销商的渠道销售出去”,戴舒丰解释道。在记者的座椅背后,是上百个制作精美的琉璃小挂坠,面前的桌子上有一个菜叶形状的烟缸,想必这都属于琉璃“商品”的范畴了。对自己即将展出的个人作品,戴舒丰是更为看重的,并将它们归类为“艺术品”。 我们在引导市场 莫拉诺的产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模式,这也是喝过洋墨水的戴舒丰有别于他人的地方。“我们先设计制作产品,做好了以后先到市场上做一些市场调查,销量情况好的我们再进行大规模生产,而不是看市场上什么好卖我们就做什么”,对戴舒丰而言,莫拉诺要走在潮流的前沿,引导琉璃市场。每推出一款产品,戴舒丰都要在策划、推广上下很大功夫。在公司的宣传册上,记者也看到产品的名字有“爱琴海”、“声声慢”、“流光溢彩”等等,充满了浪漫色彩和诗情画意,加上琉璃制品本身的魅力,十分吸引人们的眼球。“琉璃行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它的产品必须要有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是在文化上的创意,不然怎么能算文化创意产业呢?”戴舒丰对行业内的问题也很忧心:“国内现在90%以上的琉璃工坊都是来料加工型的,自主研发设计的很少,不存在创意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