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社区商业啥模样 商铺投资钱景何在
2007-04-04 08:43 来源: 新浪房产
现代社区商业啥模样商铺投资钱景何在(组图)

图为“社区商业 钱景何在”主题论坛现场

  近年来,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型新兴社区的建成和入住,几乎每个住宅小区,都会有配套的社区商业,社区商业已经成为房地产项目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商业面积在项目规划中的比重甚至超过了20%,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的开发商只求迅速销售商铺,并没有对商铺的业态进行合理的规划,结果同一社区出现多个相同业态和行业的经营者,同质化的现象明显。有的社区商业空置率高,造成整个社区商业的贬值和萎缩。那么,现代“社区商业”究竟是什么样?社区商业如何才能吸引眼球,它的投资价值有多高?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2007年4月3日,由经济日报《名牌时报·北京楼市周刊》和新浪网联合主办的“社区商业 钱景何在”主题论坛,特别邀请在社区商业领域具有多年经验的资深专家、开发商、商业经营者,共商社区商业的发展。

  新浪房产进行了现场直播。

  到场嘉宾:(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以下为现场实录:

  马仁海:首先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名牌时报·北京楼市周刊》还有红炫制造还有新浪地产共同主办的社区商业主题论坛,首先介绍一下到会的嘉宾:

  北京市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高以道;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服装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商业服装协会秘书长朱名华;明天地产业务发展中心业务副总监贾玉鹏;澳洲康都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视频1 视频2 视频3)销售经理王延春;

  主持人:今年各个商业地产的小区不断增长,现在商业项目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请来各位专家,谈谈对商业地产的看法,首先有请高先生讲讲。


图为马仁海

  高以道:要谈社区商业啊,我觉得咱们首先把概念明确一下,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社区商业和社区服务两个概念问题。这两个概念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矛盾,在国外呢,一般提商业都是大商业,而咱们过去的一般只是把店里销售或者是批发的这块作为商业。国外说的服务业是囊括了基本上第三产业的商业,因为销售也是一个服务产业,而咱们国家过去讲的服务业是指餐饮,旅馆、饭店、照相、洗浴等等。现在社会上产生很多争论,往往是基本的概念没有弄清楚。现在咱们国家整体趋向今后肯定往这个方向发展,或者说商业,或者说整体的服务业。最近中央刚刚有个问,就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因为这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基础以后,都是要大力发展的,而且今后成为支柱产业,要解决大量的就业,解决居民服务,而且增长点非常高。北京在这方面已经达到很高的比例了,跟国外基本持平了,但是国内其他的很多省市还是非常不平衡的状况,所以咱们先把基本的概念弄清楚了。然后再说一下社区商业和社区服务这块问题。

  社区商业这个题目已经谈了好几年了,一方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已经上了中央文件,这是很大的一个产业。目前我觉得总体来说还不是很成熟,甚至于很多地方还很幼稚。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一个是经验不足,因为涉及商业这个概念的提出没有几年时间,所有的参与者没有一个成功的经验模式。另外一个重要的,就是中国这个社会正处在急剧变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条件都在变化之中。所以目前仍然不很成熟,但是要看得很清楚的是,这个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一般我们提起社区商业,考虑的都是城市的问题,实际上大家看看,很多的农村,比较先进一些的,经济发达一些的地区,他已经进入社区的规划设计服务,所以前景非常广阔。

  涉及到社区商业,主要的元素都是谁?我觉得基本是这么三方,一是消费者,二是经营者,三是管理者。但是现在碰到的是房地产商的问题。我觉得房地产商是在这三方的背后,尤其是新社区的建设,谁也离不开房地产商,但是真正的一个社区完成之后,他的社区商业不涉及房地产商,就看你前期的规划,你给后期的社区商业服务留下的是什么?你留下一大堆的难题还是留下一个非常和谐,非常美满的一个客观的结构和环境。房地产商这块呢,上次你们约我到这里开座谈会那次,我就说了一下,我对商业房地产开发已经批评好几年了,现在这几年在迅速,房地产商已经离不开商业了,有些地方已经做出了一些成功的项目。总体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对社区商业这块,我觉得经验更不足。所以,我是觉得,房地产商如果要研究社区商业的话,一定要把这三方是怎么回事和这三方的关系搞清楚。这三方之中,谁是主体,谁是主导。社区商业,社区服务,我觉得它的主导者是消费者,它的主体应该是经营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其实都是应该为社区商业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而管理者应该是既为经营者又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房地产商是为这三者在幕後提供服务的。房地产商在有些社区商业中间是不能介入的,比如说老的社区,还有大量的城市保护区,你进不去,没有你发挥作用的余地。但是呢,这个情况也在变化,比如说有的老的社区,他现在已经拆了一半了,房地产商也介入了,有的涉及到今后的规划。现在我觉得这三者和背后的房地产商,我觉得都在变化之中,都处于不是很成熟的状况。


图为北京市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高以道

  比如说消费者,贵友现在有三个店,金源是最后一个,还有一个是在方庄,贵友在方庄开店的时候,那个时候情况不太理想。为什么呢,方庄在北京是最早的一个比较有档次的社区,但是当贵友进入以后,他的大量的原住民,或者是政府高官,或者是比较有钱的人,北京市已经有很多的大量的新的社区,他逐渐搬走了,而且搬走的数量非常大,这个社区的整体状况发生变化了。所以咱们要讨论社区商业,社区服务的话,一定要考虑清楚,这是一个变化的概念,相对稳定的,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他的需求,他的人口结构会发生变化的。所以你在规划的时候,设计的时候,你要考虑到这个问题。

  这个涉及到管理者的规划问题,涉及到法律,比如《物权法》的问题。现在我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住宅商业。房地产商在建一个新的社区的时候,他可以规划得非常科学,当然这对通过很多的努力,大量的调研都要到位啊。但是你解决得了今后他的发展情况吗,你解决了他现在的商铺面积,但是他以后还要发展,现在你是以什么形式解决呢,就是开业,大家同意不同意,同意就开,不同意就不开。我觉得可以探讨另外一个思路,就是涉及到一些不是特别扰民的一些行业,比如资讯企业。这个主要涉及到中小企业,因为他一开始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钱,不可能进驻大写字楼,而且我们国家这几年刚明白过来,中小企业占99%以上,虽然每年有大量的倒闭,消失掉了,但是他还有更新,不断又有几十万出来了,而且真正解决就业的是中小企业。具体到有些行业,比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等中介性的企业,能不能在这个社区里。我觉得,只要不是特别明显的行业,扰民的行业,比如餐馆啊。像这些资讯企业呢,由大家来决定,业主委员会来决定,让不让他开。

  马仁海:现在大的社区都应该有业主委员会了。

  高以道:如果我们的政策习惯于一刀切的话,如果一律说允许开,或者是一律不允许开,往往给实际的操作带来很多不便之处。这个消费者的变化,大家一定前期要注意好,比如说,中国已经完全是老年社会了,他的人口结构和中年的不一样。比如现在的中年人都在拼命打拼,一旦有了孩子就把孩子送到老年人那儿。大家他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孩子稍微大一些之后,可能就住校,或者离开老人这里。那么,孩子的问题你考虑不考虑,你前期设计了,那等孩子大了,就走了,你要不要考虑。还有一些像睡城,白天在城里打拼,晚上回去睡觉,但是成体的整体在变化,各个社区的整个环境在变化,今后就有可能不完全是睡城了。所以,房地产商应该说在设计一个新社区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的时候,就要充分设计好,规划好,但是你一定要注意,还有你规划不到,设计不到的地方。让他留有一定的余地,哪些房屋结构可以适当进行调整。这是消费者这边。

  经营者这边呢,我觉得目前也是非常复杂,我建议大家先不要考虑业态,先要考虑业主。这又是一个基本概念的问题,业态这个词现在到处出现,老百姓也说,官员也说,实际上大量的时间是把业态这个词泛化了,业态指的是零售商业不同的经营形式,前提是零售。现在房地产商也涉及到这个问题,把批发也弄成一个业态,都当成业态了。在你设计一个社区的时候,或者改造一个老社区的时候,离不开业态。这里涉及到商业零售的,业态基本都囊括了,过去咱们设想不到的就是MALL。中国人脑子里又有误区,一说到MALL,就是认为就是几十万平米,十几万平米的。实际国外也有几万米的很成熟的MALL。MALL有两种概念,一种是作为业态,一种不作为业态。我觉得MALL和商业街是同一个内容,是多业种多业态的综合体,满足人们多方面的消费需求。MALL是把多业种综合在一个房顶之下,街是一条直线,有的还要往旁边延伸。咱们一个社区,大型社区,中型社区都涉及到商业设施的问题,这里面尤其是大中型的商业社区,就有可能产品商业MALL。

  经营者最喜欢的是哪种社区的商业呢?我分析,他是一种非常开放性的社区,他绝对不喜欢封闭式的社区,为什么呢?他首先要考虑挣钱,如果是封闭式的社区,他面对的只是这个社区内部的人口,他的财源有限,他只能深挖,能不能把这个社区里居民的方方面面的需求尽可能挖出来。相反一些大的社区,甚至社区里面就是道路纵横。

  马仁海:我们采访中也发现这样的问题。比如一些郊区,他做了一些商业街,我跟经营者聊过,他说我觉得这个社区不错,人也很多,收入也不错,但是我们经营几个月以后亏本了。为什么呢?后来发现,这些人白天都上班去了,晚上回来了,周六周日大家要买东西又进城了。

  朱名华:这个是客户群没有分析好。


图为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服装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商业服装协会秘书长朱名华

  高以道:经营者最喜欢的是这种开放式的社区,他可以吸引大量流动的顾客,这里已经有一批固定的顾客,同时外面还有一些流动的新客流,他喜欢这种方式的。经营者呢,每个人到这里开店都要算计,我要赚多少钱。但是我们看看我们现在的经营者,很多都是不成熟的经营者,这种情况下,有些事情需要管理者和房地产商前期帮助他,这个社区覆盖的人口,能不能养起这么多店。有些进入社区的经营者他能够挣钱,有些确实在赔钱,这个情况全国都有。这里面经营者的业态,MALL也可以有,商业街也可以有,还有基础性的东西,就是便利店,北京的便利店和上海广州的便利店又不相同,最明显的就是区域气侯的差异,还有人的消费习惯。

  马仁海:我在上海发现,上海的便利店非常方便,他几乎50米左右就会有一个。

  高以道:已经竞争过渡了。

  马仁海:而且他是24小时的,上海的便利店比北京方便很多,北京要想12点以后买东西,很难。

  高以道:我接触过一个总经理,他在上海,北京,广州都开了店,他特别有感触,这个消费习惯和气侯条件对费力影响特别大。除了这个你还要看这个社区的居民的结构,比如拆迁户,他基本都在家吃饭的。还有就是根本离不开的菜市场的问题,还涉及到一系列其他的服务,专卖店,专业店。现在基本的形式就是房地产招商,然后商户过去自己去选择。我觉得这里面,其实应该有更科学的一个规划,这涉及到租和卖的问题。我是一直在强调,涉及到商业街,涉及到整栋楼的商业开发,只能租,不能卖。为什么?如果你卖掉以后,就没有一个人来做统一经营了,这方面咱们失败的案例太多了,包括社区的,包括商业街的,包括整栋商业建筑。经常是最后非常尴尬,卖了一部分,剩下的卖不出去了,很明显的,原来的西单赛特,一开始两方卖,鲁能也卖,达利行也卖,结果最后一批个体户买了,这个楼怎么办呢,最后请赛特来了,赛特说你必须让我统一经营,后面经营那几年非常出色,虽然现在已经撤出了,他面对的是72家房客,你当时不达到他的要求,他能在你高档服装店前卖羊肉串,因为地是他的。

  这个涉及到房地产商最根本的资金链的问题,为什么?套现,走人。但是对他的长远发展,你能不能负的了责任。也可能当时看他进入的这些商户都不错,都是很好的,但是他不经营,转租了,他吃租子了,到这个时候你就没办法了。所以,我觉得经营者在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他的知识和能力都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有人帮助他做好前期的规划。

  管理者这块也非常重要,一个是政府,还有今后社区形成之后的物业,关键在于他能不能提供非常理想周到的服务。这里面的服务,我主要指的是对商铺的服务,你把商户伺候好了,商户就可以伺候好消费者。这个仍然非常难,一个是政府部门,有的社区,建一批临时房,招租了,各种小商小贩,卖菜的,卖包子都进来了,没多长时间拆掉了。好象有规划,要怎么样了,再没多长时间又换一批新的来,又招租,没多长时间又拆掉了。这个管理者就是不断收钱,一道一道收钱。但是一个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个社区的居民能够得到什么周到的服务呢。社区商业,大家注意啊,现在还没引起社会的极大的重视,为什么呢,没出大事,引不起太尖锐的大的暴力冲突,但是实际上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跟他能不能有一个很好的休息环境,能不能保证他第二天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密切相关。所以,我是说要在这些方面,一个是国外的经验,咱们要尽量尽快吸取,但是绝对不能照搬,还得翻译,翻译成中国特色,然后几方大家共同规划,前景非常大。我觉得最理想的是一批大的连锁店和连锁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浮出水面。我先大概说这些吧。

  马仁海:秘书长描绘了一个很好的社区商业模式,作为明天第一城,背靠国美啊,具备很强的商业团队,请贾总给我们讲讲。

  贾玉鹏:刚才听马总讲,现在的社区商业的招租问题,确实是北京的商业房地产存在的很尖锐的问题。一个几十万平米,十几万平米的大的社区,里面有几百平米的,一两千平米的,这个只能定义为社区配套商业,他只能一个小区最基本的需求,比如美容美发,小的便利店,小的花店啊,面包房啊,就是满足所在社区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社区配套商业。而现在我们提出的社区商业的概念,我们认为这种依托于社区,而且面积比较大,应该至少体量在几万平米以上的,如果这部分社区商业完全依靠社区是没法养活的,比如国美第一城,我们做的国美第一商街 (论坛 像册 户型)是十一万平米的商约,明天第一城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也是,虽然已经是很大的社区了,但是他这个社区要养活明天商业中心 (论坛 像册 户型)十万平米体量的商业也不可能的。所以,他所要服务的半径肯定要扩大,扩大到三公里,甚至五公里,所以这里存在一个问题,这个扩大的半径,并不是你想扩大多大就多大。你想把你的社区的集客能力辐射到三公里或者五公里的半径,这个对社区商业提出很大的考验。我认为,社区商业的品种应该是非常复杂的,既有住宅下的底商,也有两个住宅楼底下的群商,甚至有独栋商业楼,这样你既要招商,也要销售,所有的业态和业种都要在这里汇集,所以我觉得设计单位是很复杂的。而且这个起来比较晚,所以,很多的项目出现很多的问题,要不招商不好,要不卖得不好。我们统计了一下,07年一共有六百多万的商业要在市场出现,这么大体量的商业涌入市场,对开发商是非常大的考验。我记得前一段在我的博客里写的一句话就是,把所有的责任都自己扛。就是商业地产的开发商要扮演什么角色,因为商业地产商这里有几种人要出现,投资客,然后是自营户,后期的经营户怎么管理,还有运营者,所以开发商把投资客,自营户,经营户要很好地结合好,开发商不仅要很好地卖出去,还要把很好的商业招进来,这是房地产开发公司必须承担的责任。

  这里说到社区商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和如何可以做好社区商业,我们做明天第一商街,和国美第一商街,二十万体量的社区商业,我们有体会。你要随便卖完了就不管,或者你只要来了我就招你,这样后期会非常糟。明天第一商街,前期我们做了一个定制服务,你必须有主力店进驻。像麦德隆,他一般哪儿进驻,沃尔玛就进来,沃尔玛一般要在两万平米和三万平米的店进驻,他有很强的集客能力,对其他的商业带动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在明天商业中心就为麦德隆定制,他的要求很高,首先要七米层高,而且2.5吨的负荷。你所有的都是按他的定制的,他肯定愿意进来,同时给他一个优惠的招商策略,他进来了以后,他就是一个主力店,他就有很强的集客能力,对其他的商业有很强的带动力。我觉得大的社区商业,前期的主力店发展非常重要,领头羊进来了以后,对这个社区商业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个,高先生说了,业态规划也好,业种规划也好,以国美第一商街为例,十一万平米,要都做餐饮,根本不现实,或者都做专卖店,根本不现实。所以就需要你对这个十一万体量的社区商业做良好的规划,我们规划了三万平米的餐饮街,规划了两万平米的文体运动娱乐城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还规划了两万平米左右的百货。当时我们定位这三万平米餐饮街的时候就想,从东四环往外,就没有很好的餐饮街,我们当时是要打造北京第四条餐饮街,这个区域也非常稀缺这种业态,所以,我们餐饮定位的时候,也是根据消费人群,根据这个规模,有针对性地打造这个餐饮街。像大鸭梨,都是先期引进,有几个主力店进驻以后,其他的辅助的小店铺,如果不经营餐饮,或者跟餐饮完全背离的业态的话就很难存活。所以招商过程中不但主力店要招进来,也要把分主力招进来,如果是纯粹销售的商业街,你卖出去了,你管我干什么,但是你把几个主力店先招进来了,他跟这个业态背离的就很难经营了。所以这一点也是开发商要做的,不但要把主力店引进来,次主力店也要引进来,每个业态规划之间也要有一个互补。你不能每个业态之间没有联系的,很多人运动完了以后要就餐地或者有的人就餐以后要看电影,这是一个资源的互补和整合。所有的业态才能达到区域的差异化业态,而且几个业态还存在互补,这样对整个社区商业就非常有利了。

  第三个,我觉得是对产品的定位,现在很多的项目,面临的销售和招商都有很大的难度。有的前期水电,煤气都满足不了,包括烟道等等。你前期规划好了,后期招商就会容易,后期的经营管理也会容易一些。所以产品的前提一定要做到位,留有余地,为后期的招商预留足够的空间。

  第四个,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开发商,尤其是商业地产开发商,不但要卖出去,要招商进来,而且后期运营管理也要到位。因为国美有20年零售的经验,自己成立一个管理公司,我们统一招商,通过管理,统一推广,通过规划,我们前期招商的时候,就把每个区域业态规划好,后期我们管理的时候也是组织各个商家进行研讨,进行招商的分布业内洽谈,把后期经营管理做到位以后,肯定各方都会得到益处,投资客可以得到收益,经营者也可以得到应得的收益,这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我觉得最后落到一点,针对这么大体量的社区商业,竞争也比较激烈,这个时候开发商在这里的角色,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他如何打造业种,如何做到差异化经营和如何做的负责任的招商和后期的管理,对商业地产的后来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基本就说这些吧,根据自己两个项目的经验,简单谈谈。

  马仁海:国美是对商业地产很有心得的,包括国美第一城商业街,还有明天第一城商业街,规划得非常好。作为商业来说,开发商如何打造这种商业地产,商家是最有发言权的,现在我们请朱女士谈谈,商业地产如何开发才能适合商家的需要?

12
 论坛精选
·#热爱阅读小达人 《钢 ·热爱阅读小达人
·阅读《西游记》有感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实木床1.8*2米带垫200
·又一个帖子被邻友圈推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时间管理启蒙书》观 ·我爱阅读
·蔷薇花 ·网络上道德感强的人现
·朝阳金盏地区一高尔夫 ·清华附中最新消息
·#热爱阅读小达人 "每一 ·喜报|热烈祝贺十街坊2
·怪不得今年飞絮少了! ·发个熊猫视频,刚才发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