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明周末找到心理咨询师,倾诉了自己的苦恼。
自从今年初,在外企工作的李明就迷上了上网晒工资。不但把自己的工资放到网站上晒,还把别人放在网上的工资拷贝下来,帮助别人晒,且乐此不疲。
如果只是晒工资,也没什么。谁也没有想到,李明晒工资发展到开始影响自己的工作了。
他上班的时候借着和同事讨论问题的时候,不但四处打听别人的工资,还延伸至打听同事的朋友、同事的亲属、同事的家人的工资情况,回来之后制成表格,加以比较,然后写成信息四处散布。由于过于着迷,有好几次还耽误了自己的正常工作。
李明痛苦地表示:“我管不住自己,其实每次看到或者知道和自己相同级别的人工资比自己高,心里很不舒服。也想过这样做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晒工资诱发的强迫性思维
当前,很多人在网络上把个人收入水平和支出状况都详细地列出来,并美其名曰“晒工资”。关于晒工资的原因,有多种多样的解释版本。如果把晒工资作为个人娱乐的手段,看看别人的收入,分析一下自己差距,帮助自己确定未来努力的方向,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是可以的。然而,当把晒工资作为报怨社会不公的手段,用来缓解对收入差距导致的内心焦虑时,就会像李明一样,影响到个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究其原因,主要是他把晒工资作为个人自我价值定位的手段。因为个人的价值感来自于对自我成功的主观判断,这种主观判断可以是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感受,也可以对外部所得的评价。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最客观的外部标准是收入。因此,就会期望能够比较与他人的工资差异,来判断自己的成败。
当发现自己的工资高于相似背景的人时,就会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产生愉悦的情绪;而当发现自己的工资相对较低时,就会感觉自己很失败,心里就很不舒服。这也是李明每次看到和自己相同级别的人工资高于自己时,心里很不舒服的原因。为了缓解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要进一步寻找证据,不断地打听其他人的工资。即使碰到工资比自己低的人,会让自己有一丝的高兴,但是过后还是一种不安,因为他还不知道另外的人是怎么样的。这是一种强迫性的思维怪圈,自己明知道没有用,还要做下去。
因此,不要把晒工资当成报怨社会不公的手段,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公平,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的收入,每个人的收入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把晒工资作为一种网络娱乐手段,作为个人生活的调节剂,就会让自己开心地享受这种手段。把自己的心理能量用在本职工作上,努力创造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