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恰是中国持续高速增长的秘密武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3日说,一国经济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发展差异,往往被视为二元性的重要体现和不发达的重要标志。但对当下的中国,这种区域差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恰是中国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资源和特有的发展禀赋,甚至可以称之为一种秘密武器。刘伟是在《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7)——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一书首发式上作此表述的。他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7%。这种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刘伟认为,大国优势和区域差异为中国保持一个相对更长时期的高速增长提供了独特的条件。他回顾说,中国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中,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首先发展起来的经济特区,然后是经济基础较好的沿海开放城市;接着是京津、环渤海地区如山东、河北等地区的发展;近几年,一些资源丰富但工业相对薄弱的省份也发展起来了,如内蒙古、山西等。
刘伟称,如果在一个不存在显著地区差异的小国或者在一个经济发展呈现均质状态的地区,保持高速增长二十多年后可能会出现增长速度的递减甚至停滞;而中国区域间客观存在的发展落差,却极可能形成梯度或高速推动的动力,从而使中国经济具有更长期高速增长的发展可能。他预测,在新世纪中,如果国家政策得当,内地省份和相对落后地区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7)》是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出版的第四部经济增长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