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因工作需要,我接受了六(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班级(本年级唯一一个实验班),在其他班班额压力过大的情况下,这个班的人数却始终保持在30名左右。因为学生人数较少,我很容易就注意到哪个高高瘦瘦的小女孩。我发现:这个女孩脸上基本没有表情,从不见其喜,也不见其悲。下课期间,她从不参与同学之间的游戏活动,也很少见她主动和别人交往谈论。她总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神情淡然的看着一切。上课时,她始终低着头,当老师讲授新课时,才不得不抬头,一但目光与老师相会时,马上躲闪移开。
出于职业习惯,我开始对她发生了兴趣。从整体看:该班独特的教学环境滋生了学生良好的心理优势,他们一个个都非常开朗、大方。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女孩的沉默呢?望着她躲躲闪闪的目光,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也因此打定了主意。
因为刚接手这个班,对班上的一些具体情况也不了解,于是,我常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闲聊。一方面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一方面也从中获取一些信息。一次,一位姓张的同学说:“詹**(她的名字)是我们班最会唱歌的了,不仅音准,而且声音也很好听,音乐老师都这么说。可是她就是不唱。”她的话音刚落,马上引起周围几位同学的附和。有的说:“詹**的胆子太小,从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一位熟悉詹的同学接口说:“她也不是胆子小,她在我们院子里就经常大声唱歌,只是不在学校里唱罢了。”……听着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心中的那一个想法逐渐明晰起来,同时也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让这个孩子和同龄孩子一样,快乐起来。
国庆节前夕,同学们策划在班上举行“庆国庆联欢会”。主持人提前给我打招呼:郭老师,联欢会上您可得表演一个节目。我想了想,爽快地答应下来。这一天,我故意走到詹**的身边说:“同学们要我在联欢会上表演节目,我想,就唱支歌好了。你帮我参谋参谋唱哪支歌比较好呢?”詹**想了想说:“您就唱《爱的奉献》。同学们都爱听这首歌。”我高兴地说:“好啊。可是我不会唱。怎么办呢?”“老师,活动还有一个星期才举行,您可以学呀”她热心的给我建议。我别有用心地说:“这个主意不错呀。这样吧,每天下课后,就请你抽时间教教我吧。”她听了有些难为情,但是也没有拒绝。见此,我乘机说:“就这样,到时候你一定要教我,不然,我就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了。”以后,我借口练歌,常缠着她。刚开始,她还有些放不开,小脸通红,声音也很小。几次训练后,她渐渐大胆了,能大胆纠正我出错的地方。,并大方地给我示范演唱。由于我学歌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进展很慢。每当我着急时,詹还会劝我:“老师,您别着急,刚开始是这样,练几天就好了。”我听了心里很高兴。为她一天一天的进步,也为自己的计谋得逞。
联欢会哪天,我以没有学会,底气不足为由,邀请她与我同台演出。鉴于对我练歌时的表现,她居然同意了。表演结束后,同学们给了我们热烈地掌声,她很高兴。
这次活动结束后,詹似乎变了,人开朗了许多。每当看见她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时,我也会感动不已。更让我感动的是一个月后发生的一件事。那段时间因生活上的不顺心,人有些闷闷不乐。这天下课,詹**走到我身边说:“老师,你要快乐起来。你快乐,我们就快乐。”听了她的话,心中一股激情涌动。我动情地说:“对,你快乐,我也快乐。”师生俩会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