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秀海就是在这个小村庄长大的 张炯强摄


这个书包也许再也等不到主人了
【事件回放】
浙江的缙云、仙都,喜欢旅游的上海人对那里不会陌生。缙云还是浙江有名的教育之乡,它归属丽水市。丽水有40%的大学生出自缙云,丽水最好的中学、小学、幼儿园在缙云。近十年间,缙云有200多人成为了博士。然而,就在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今年的春节前却发生了一场悲剧。
扩建住宅起纷争
今年2月5日早晨,缙云山岭下村村民马开亮,因阻挡邻居董家搭建房屋,双方发生斗殴。争斗中,马开亮后脑被一根两米长的木棍击中死亡。而涉嫌行凶的正是董家的小儿子董秀海,他竟是中国最知名的学府清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的博士生。
山岭下村是一个距离县城18公里的小山村。马开亮一家就生活在溪边,与董秀海的母亲马彩杏作邻居多年,两家一直相安无事。最近,马彩杏因家中人口多,决定扩建住房,扩建中要矗起一堵高墙,将马家窗口全部封死。双方产生了矛盾。
混乱中打死一人
不过,马彩杏是外来户,而马开亮世代居住村中,有很多宗亲相助,扩建被村中大多数人反对。于是,马彩杏就等着在北京的博士儿子回来,觉得能为自己撑腰。
董秀海就是2月5日回到村里的,他人一到,马彩杏就带着董家四兄弟开始建房,马开亮和一些宗亲前来阻挡。先是争吵,很快变成斗殴。马开亮在混乱中被木棍击中,进医院抢救后不治,于大年夜死亡。
是谁打了那一棍?马开亮在杭州读大学的女儿马丽丹当时在现场,她对记者说:“就是董秀海,我亲眼看见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目击村民也说,砸下这一棍的正是董秀海。记者而后采访了缙云县公安局负责刑侦的钭副局长,他说,此案仍在侦查阶段,现在不能披露细节。当天下午,警方以涉嫌故意伤人罪将董家四兄弟全部拘留。本报记者张炯强
“优秀学生干部”何以成“法盲”?
发生这样的事,人们不禁要问,清华博士,何以如此法盲?
贫苦孩子曾是“典范”
翻开董秀海的历史,人们就更震惊了。他可以说是贫苦孩子刻苦奋斗成才的“典范”。他母亲带着七个孩子,家境之苦可想而知。但董秀海自小学习用功。小学时,他获得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三等奖。中学,他进入了当地最好的缙云中学。199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成为山岭下村全村的希望。在大学期间,他表现依然出众,本科毕业后不到三年,他从硕士成为博士。今年,他才26岁。来自清华的消息说,董秀海还参加了校研究生团委青年发展研究中心的社会工作,并在2003~2004学年中,被评为清华大学研究生优秀团干部。
性格孤僻拒人千里
记者在山岭下村采访,也了解到了董秀海历史的另一面。董的姐夫介绍,董母马彩杏共结过两次婚,第一个丈夫姓郑,后来的丈夫姓董。董秀海和六个哥哥姐姐为同母异父,小时候的他就寡言少语,和小朋友兄长们很少在一起玩。上了中学,他便很少回家了。董秀海在念本科时还曾在某杂志上撰文,写自己的经历,文中提到自己的哥哥和乡亲对他如何如何不好。
村支书老陶说,村里流传一种说法:董秀海去清华将来要做官,让自己和家里人“扬眉吐气”。当地新建镇有位企业家周建华,是缙云的政协委员。董秀海上大学时,他曾拿出4000元亲自送到了董家。村里的一些乡村教师和乡亲也几百元几百元地给董秀海凑过钱。但董秀海去上大学后半年没给周建华及其他捐助者打过一个电话。
记者结束采访离开缙云时正是元霄节,按当地的风俗,要游花灯、舞龙,城里很热闹。但出事双方的家庭仍在悲剧的阴影中。
以上是2005年02月24日15:03刊登的
而在近日,此博士因为上文所提及事情与其事实不符
信报讯 清华博士董先生认为某报发表“清华博士卷入乡村命案”一文严重扭曲事实,故意丑化自己的形象,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某报社告到海淀法院索赔15万元。
董先生起诉称,2005年2月5日,他家因修房纠纷与同村村民马女士家发生纠纷。他虽在现场,但并未参与打人。被告报社记者毛某、金某撰写的题为“谁挡我建房我叫谁死、清华博士卷入缙云山村命案”和“在乡村权力场中迷失的他清华博士卷入命案背后”的两篇报道。该文章中写“博士杀人缘于邻里纠纷”、“董先生在打到马某后”等内容。
董先生认为,这些报道严重扭曲事实,伤害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因此起诉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赔偿损失15万元。目前,本案正在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