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宏观经济景气鼓舞,牛市再度经受住了紧缩政策考验。上周五,大盘虽受上调准备金率的影响而出现跳空低开50点,但不到10分钟,在低位承接盘涌入的情况下,市场再次出现见利空低开高走的走势,两市五大股指均再创新高,沪市更是站稳3300点。自3月17日央行宣布加息以来的15个交易日,大盘保持了14涨1跌,指数节节创新高,周K线收出三根连续的大阳线。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流动性过剩的推动因素外,牛市新格局的形成最主要还是基于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预期的推动。据统计,至上周已有过半上市公司披露了2006年业绩报告,这些公司实现净利润1808.54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4.24%;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8元,同比增幅达到25.5%。市场人士认为,曾经脱离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股市正在演变成为“经济的晴雨表”。汇改、整体上市等制度变革还将加大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空间。
而针对中国经济目前出现全面趋热现象的宏观调控,就目前看这些降温措施对股市还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
众所周知,股市的牛市基础主要有四个:一是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二是中国经济增长;三是人民币升值;四是货币流动性过剩。而紧缩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商业银行的放贷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流动性过剩的趋势。由于目前实行外汇管制,在每个月外汇收入有望达到200亿美元的背景下,回收200亿美元就会释放相当于1500多亿元的人民币,正好相当于上调0.5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锁定的资金总额。这其实也是“紧缩”政策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并不大的原因。也就是说,目前股市的牛市基础依然扎实,只要市场存在新的做多热点,就会吸引场外资金涌入,从而形成新的买盘力量,推高股指。反观目前股市,新动力正在悄然浮现:
一是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的推动力。从近期出台的券商研究报告来看,由于贸易顺差所带来的泛滥的资金会寻找投资渠道,从而导致了股票、地产等资产价格的节节盘升。而地产股仅仅是资产价格上涨的一个缩影。所以,作为典型资产价格体现的A股市场仍有进一步冲高的动能。
二是一季度业绩增长股。随着相关统计数据的陆续出台,业内人士对今年1至2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形成共识,相关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喜公告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这一点,这将提振多头资金对一季度股市以及2007年业绩增长的乐观预期。所以,一季度业绩增长股极有可能成为近期A股市场做多的新生力量。而且上周杭萧钢构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也意味着炒作低价股、重组股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这其实也是警示信号。各路资金将会重新聚焦到业绩与成长主题,这从近期化工、券商及券商概念股、钢铁、汽车等国民经济引导性行业股不断出现在涨幅榜前列中可见一斑。
总之,中国股市和经济处在历史上特殊时期。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竞争力上升引起人民币升值长期压力。这个过程由于人民币升值速度缓慢从而延长了时间。所以,在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情况下,股价和房价沿着上升通道几乎很难中止。对于政府各部门来讲,其推出的调控措施是滞后的,其力度是微弱的。随着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有关部门肯定会加重调控力度,推出力度更大的调控措施。这些措施能否见效的关键之点还在于人民币升值压力能否根本缓解。就目前情况看,人民币快速升值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还没有时间表,既然如此,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就没有时间表,股价和房价上涨趋势的改变也就没有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