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致和:“臭”名远扬
2007-04-10 09:42 来源: 北京商报
        王致和的豆腐一“臭”就是338年。如今,海淀区阜石路北京王致和食品厂内,生产车间的风扇声音嗡嗡作响,独门手艺老字号的生命在这里延续着。曾被慈禧太后赐名为“青方”,被中国老百姓推崇为老字号,被外国人叫做“东方奶酪”的王致和腐乳,方寸虽小、魅力四射。

特色理由
无从考证的美丽传说

  长脸形、小毡帽、大长辫。在王致和食品厂内,正门便矗立着一座王致和像,厂内也随处可见王致和的商标头像。厂内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其实王致和其人其事的来源只是民间传说,多年来没有找到官方的历史考证。而这样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也令人每每提起来都有几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境。
  王致和是儒商。据说,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安徽省仙源县有一位名叫王致和的“举子”,赴京考试未中后,困居在京城的安徽会馆中。为求下科发迹,也为维持生计,他学父亲的办法在京城开设豆腐作坊,做豆腐沿街叫卖,可是生意却很清淡。有一次,他做的豆腐好几天卖不出去,有些发臭了,但舍不得扔掉。想到父亲在家乡用豆腐做腐乳的方法,即在发霉的豆腐上撒下盐,放在瓦罐里封存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取出来一品尝,原先发霉的豆腐竟然变得又香又可口了。邻里品尝后赞叹不已。随后,他如法炮制,臭豆腐大受欢迎。以后王致和又不断改良工艺配方,臭豆腐品味逐渐定型,生意日渐兴隆,名声也随之远扬。此时,王致和在考场却连连失意,屡试不中。于是他干脆弃学经商,在前门外延寿寺街中间路西购了一所铺面,于康熙十七年冬开业,店名为“王致和南酱园”,以经营臭豆腐为主,兼营酱豆腐、豆腐干和酱菜。
  后来几经传承、演变。1958年3月,当时存在的“四和”腐乳商家(即王致和、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和)与“田村酱厂”合并。1991年更名为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2000年,更名为“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王致和食品厂”。
一句“吆喝”价值连城
  目前,王致和人正在准备将“腐乳酿造技艺”申报国家级和北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品牌蕴涵的价值是连城的。
  除了“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作为老字号的传统工艺,有其独特之处外,由叫卖产生的吆喝声,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这样的吆喝声虽然今天已经鲜能听见,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却传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至今,还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传唱。
  而其营养价值也是王致和人一直推崇的。据了解,大豆制成腐乳后,保留了大豆中的营养成分,去除了大豆中对人体不利的溶血素和胰蛋白酶抑制物。臭豆腐中氨基酸的含量丰富,其中包括了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的7种。
  而这种廉价健康食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也不言而喻。腐乳曾被戏称为“穷人烧鹅”。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腐乳满足了穷人对植物蛋白质的需求,据老师傅讲,过去一块臭豆腐乳只卖一二分钱。而今天的王致和腐乳也只合约0.1元多一块。

12
 论坛精选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让我
·有医生朋友说,如果去 ·热爱阅读小达人
·随手拍夕阳 ·热爱阅读小达人
·阅读《西游记》有感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实木床1.8*2米带垫200
·又一个帖子被邻友圈推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时间管理启蒙书》观 ·我爱阅读
·蔷薇花 ·网络上道德感强的人现
·朝阳金盏地区一高尔夫 ·清华附中最新消息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