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商品房已是供大于求,现有存量足以维持整年销售,但在北京五环内却难觅8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与房价猛涨相比,极不协调的却是销售量下降,居民购房意愿回落。专家表示,某种程度上,这恰恰是高房价作用力的一种表现。
住房销售有价无市
于4月8 日结束的北京春季房展,再次见证了北京房价飙升。
据记者粗略统计,在参展的 30 余个北京项目中,单价在万元以下的楼盘只有 12 个,并且都位于郊区县。在去年春季房展上,位于朝阳区四环外的华纺易城销售均价7000元/平方米,今年则涨到了1.2万元;位于通州区的世纪星城销售均价为 4680 元/平方米,今年则涨到了6680 元。
记者了解到,大量没有上房展的项目,也是竞相涨价,短时间每平方米上涨800元-1000 元的比比皆是。
位于北京五环外的世茂奥临花园3月8日价格为1.7万元/平方米, 3月25日则涨到了1.78万元/平方米;朝青板块的新华联丽景珊瑚湾3月8日售价为 1.35万元/平方米, 10天后的新价格则上涨到1.4万元/平方米。
记者发现,在北京五环内已经难觅8000元/平方米的项目。而与房价猛涨相比,极不协调的却是销售量下降,居民购房意愿回落。
据北京春季房展组委会统计,展会第一天意向成交套数仅为 167 套,其中北京项目为 111 套,外埠为 56 套。
记者注意到,北京市建委交易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 月份商品住宅预售登记分别为9935套、5372 套;而2006年同期,却分别为13181套、9465套。
央行发布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从第一季度数据看,居民的购房意愿有所回落,回答未来 3个月有购房打算的居民比例,从上季度的17.5%降至16.5%。
有专家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面积都在下降,“有价无市”的局面越来越显著。“某种程度上,这恰恰是高房价作用力的一种表现。”
房价为何越调越涨?
“到哪儿去买中低价位的房啊?”逛完房展的范先生一脸无奈。
北京市东城区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去年东城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665 元,而东城区普通住宅销售平均单价达到了2.16 万元/平方米,这就意味着在东城生活的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还买不到一平米的房子。
北京的房价在多轮调控中扶摇直上。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称,前两个月全国新房价格上涨 5.9% ,北京涨幅高达 10% 。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教授王玉(王玉博客,王玉新闻,王玉说吧)梅表示,北京房价猛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调控力度不够,而过分的依赖市场。比如,政府保障性性质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还是过少,即使是有限的数量,也难以发挥平抑房价的作用。
王教授举例说,现在的经济适用房只卖给拆迁户,而拆迁户中不属于困难户的也挺多。“这样,经济适用房的实际意义就打了折扣。”
记者了解到,今年通州将建 20 到 30 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门头沟区也将建 25 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都是主要供给拆迁居民。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这些规划顺利实现,按每套90平方米计算,大概能建1万套,这显然是杯水车薪;对于限价房来说,仅比周边房价低 10%-15% ,吸引的仍然是那些原有的商品房购买客户。而这样的差价根本无法拉开限价房与商品房的差距,最终可能会转化为黑市的买号费、批条子的好处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指出,房价快速上涨问题在于房地产市场是投资与消费的两栖市场。当房地产市场完全是一个投资品市场,同时这个市场的价格有政府的隐性担保时,那么它的价格肯定是只涨不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