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4月13日电(记者江国成)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长孙瑞标13日说,为方便今后纳税申报,履行法定义务,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平时就应当完整、准确地记录每一笔收入和纳税信息,并保存收入及纳税凭据,如工资单、工资银行卡发放记录、银行结息单、完税凭证等。
针对有关单位、公司财务部门为纳税人代缴代扣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他要求扣缴义务人能够及时向纳税人提供支付收入和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有关凭据,协助纳税人履行自行纳税申报义务,维护单位的诚信形象。
孙瑞标在税务总局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今后每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都是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对上年度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的期间。
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规定,从今年开始,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开始自行申报上一年度收入情况。据了解,今年许多纳税人在申报时,由于以前没有保存去年银行利息等收入凭据,不得不去银行排队索取相关凭证。
孙瑞标说,中国首次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成效明显,有近163万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与目前税务机关按建档情况估计的170万左右比较接近。
近年来,全国税务机关已对2000多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建立了个人收入档案,建档标准有的省定为年收入3万元以上,有的省定为5万元以上。
从去年开始,税务部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相关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的信息,包括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方面的法规、政策、以及申报渠道。
国际金融报: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4月2日截止。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自行申报总人数与实际高收入人数有很大差距,截至3月29日,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受理申报人数137.5万人。而且从已申报人员的结构上看,仍然由工薪阶层“唱主角”,私企老板、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寥寥,那些被列为高收入人群相对集中的行业,申报人数也相对较少。
4月2日拍摄的北京市一地税征收大厅内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专用窗口”。新华社图片
新华网天津4月4日电(记者徐岳凌军辉)记者近日在天津、南京调查发现,虽然两地个税申报工作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但整个过程仍面临不少“软阻力”。专家分析,该政策首次实施遇到困难不可避免,但在未来应完善个税申报制度,消除纳税人顾虑的同时加强有关部门的指导。
新华网福州4月4日电(记者康淼)记者从福建省地税局了解到,截至4月2日,福建省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量最大的项目是工资薪金所得,其他项目申报都不理想。有关专家认为,很多高收入者把隐性收入排除在申报项目之外,造成个税申报上的不公,今后税务部门应加大对这方面核查力度。
新华发展论坛:2007年新年伊始,年所得12万元以上高收入人群个税申报工作启动。然而,这几个多月来,各地开局普遍“叫冷”,而且,从已申报人员的结构上来看,工薪阶层成为“主角”,预期中的纳税主体——高收入者,却从者寥寥。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4月2日截止。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自行申报的总人数与估计的高收入人数有很大差距,截至3月29日,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受理申报人数137.5万人。而且从已申报人员的结构上看,仍然由工薪阶层“唱主角”,私企老板、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寥寥,那些被列为高收入人群相对集中的行业,申报人数也相对较少。
首张个税申报罚单现身 一房企管理人员被罚50
新华网北京4月12日电 沈阳已为“12万个税申报”开出首张罚单,被罚对象是某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人员,罚款金额为50元。
沈阳市地税局东陵分局副局长赵立国说,4月2日24时是年所得12万以上纳税人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最后期限,“可4月3日早晨一上班,我们就发现有一名纳税人等在门外要申报”。从纳税意识来看,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待事物更趋“理性”,单纯要求主动申报、自觉纳税而没有“回报”,很难让其“动心”。在发达国家,税务体制比较成熟,比如一些国家将职工在职期间所缴纳的税金与退休后的社会福利按比例联系起来,缴纳税金越多,相应的退休福利越多,所以,人们自觉纳税的积极性普遍较高。而在我国,个税征缴的历史不长,只有短短20多年,人们还看不出纳税与个人生活之间有什么联系,也难怪自觉纳税意识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