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报道 针对近期“织纹螺”引起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市卫生局昨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全市中小型餐饮业(特别是经营小海鲜的餐馆)、市场中的小吃摊档和夜市排档开展为期一周的“织纹螺”监督检查。
市卫生局称,各区县卫生监督所要组织监督人员学习掌握“织纹螺”的形态特征、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方法,一旦发现经营销售“织纹螺”的行为,要严格依法对相关餐饮单位进行处罚并立即销毁“织纹螺”。
据了解,4月9日至10日,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已出动卫生监督员757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03户。在检查中,通州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发现两户餐饮企业生产经营“白螺”(“织纹螺”俗称),卫生监督人员当场将1250克“白螺”予以登记保存,并开展进一步调查,经核实后,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处罚。其他区县未发现有生产经营“织纹螺”的行为。
为更好地开展对生产经营“织纹螺”行为的监督检查,崇文区、石景山区、大兴区、怀柔区、延庆县、密云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专门组织监督员学习掌握了“织纹螺”的形态特征、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方法。西城区卫生监督所专门编写了《海丝螺危害及防治》宣传册,向部分餐饮单位进行了有关“织纹螺”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等卫生知识的培训,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
■链 接
织纹螺毒素类似于河豚
此前,市食品安全办曾发布警示,称市民应自觉拒绝食用织纹螺,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盛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尾部较尖,约指甲盖大。织纹螺在生长过程中,摄取赤潮中的有毒藻类而被毒化。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