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爆发的首轮降价大潮中,自主品牌企业并没有争取主动权。能成规模的、大幅度的调价行动只有吉利和奇瑞两家,分别发生在4月2日和3日,这多少让人感到意外和费解。在此之前,自主品牌就像个局外人,悠然自得,事不关己的样子,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为什么这么说?笔者认为,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在节节攀升,自主品牌势力在
不断膨胀,直接威胁着合资品牌;担任降价先锋和主将的合资品牌,除了自相残杀,对自主品牌更是充满了戒备和敌意,此次降价同时也在挤占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而且,合资品牌正在推出低端产品,自主品牌产品线也在向上延伸,两者在交集领域的刀剑铿锵。
但是,针对风起云涌的价格大战,自主品牌阵营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一是被动迟缓的降价行动,二是漠视态度。前者有吉利、奇瑞,后者有长安、华晨、比亚迪、哈飞和力帆等。
自主品牌不降价的理由很多,比如价格已经探底,再降就会亏本;或者价格在目前还有着持续优势;刚刚降过不久,是畅销车型,是新车等等。
至于吉利和奇瑞,它们今年的销售任务比较重,随波逐流降价是正确的选择。当然它们怎么降价都有相同的策略,从价格调整的车型名单中不 难发现,畅销的车型、最低价位车型一般不再降价或者降价幅度较小,新车以及各车型的高配型号降价幅度较大。吉利的豪情、奇瑞的QQ3(参数 资料图),作为市场上最廉价的车型,价格调整的余地几乎没有了。而自由舰(参数 资料图)、瑞虎(专题 参数 现场图 资料图)、V5这些市场反应不错的主力车型(含A5最低款),也因为价格实惠,暂时没有销售压力,也没有被列入降价名单,吉利的华普系、美人豹(专题 参数 现场图 资料图)等小众化车型也没有降价。
与其说吉利和奇瑞的降价是应合资品牌发起的降价潮而动,不如说它们更是出于防范其他自主品牌而被迫行动。
上述那些自主品牌,以及后来加入到轿车制造领域的其他自主企业,对吉利和奇瑞来说,构成的威胁比来自合资品牌的威胁还要大,还要直接。低端产品如长安新车奔奔(参数)、哈飞路宝,中端偏下的如骏捷(专题 参数 实拍 资料图 视频 试驾)、F3(专题 参数 实拍 资料图)、江淮的新车,分别与吉利和奇瑞的高低两端产品针锋相对,形成竞争关系。
打江山易,保江山难,如何拉开距离,防止别人赶超,吉利和奇瑞作为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必须先发制人,充分发挥再造一个吉利或者奇瑞的精神,争取一路领先。
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在国内市场的上升速度,还是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其他自主品牌也卓有建树,给吉利和奇瑞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