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头巾、戴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的环卫工人,尘土四起地挥动大扫帚的场景今后只能通过老照片看见了。昨天,市市政管委副主任陈玲表示,北京环卫的“大扫帚”时代将终结,吸尘车将取而代之,而城市道路保洁也将由传统的“扫”转变为冲、刷、收。
昨天,在“道路清扫保洁经验交流会”的现场展示上,西城区环卫部门亮出了城市保洁的最新“武器”。记者看到,前有洒水车开道,后有能钻街串巷的小型清扫车紧随,而“长鼻子”三轮洗尘车则将垃圾、纸屑悄无声息地吸入“腹”中。另外,树坑和角落里的垃圾则被肩背式吸尘器消灭。配备有电动自行车、捡纸器、钩子等17样装备的环卫“快速反应部队”能在短时间内到达任何一个角落。
陈玲副主任介绍,“大扫帚”将不再是北京环卫的标志,而先进的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武器”将陆续装备环卫部门,北京将积极开展道路清扫除尘新工艺、新设备试点扩大工作,新工艺将使扫净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90%。而根据2008年北京奥运行动规划要求,中心城市道路车行道机械化清扫率和冲洗率应达到99%,2008年奥运会前,奥运场馆、驻地周边、奥运期间重要地区和相关道路都将采用新工艺设备进行清扫保洁作业。
“无尘清扫”已在天安门广场东侧路进行了试点,今后将在奥运场馆周边道路及长安街及其延长线陆续开展试点,干净也不再是衡量北京道路卫生状况的唯一指标。据陈玲副主任介绍,市市政管委已经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标准》,标准中确定,“暴土扬尘”不能再在北京街头出现。北京将从单纯的冲洗清扫过渡到冲、刷、收的综合清扫工艺,有效减少路面尘负荷,减轻因为交通而产生的扬尘污染。
另外,昨天记者在质量标准上还看到,市市政管委还首次对北京道路清扫作业的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清扫时间为每年的3月15日至11月15日的6时30分以前,其他日期为7时以前,而道路机械冲洗作业要在5时前结束,道路保洁作业则要在清扫及冲洗作业结束后开始。也就是说,白天大型清扫车不会影响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