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京城最近出现了许多高档百货店以及奢侈品专卖店。日前,在中国商品流通论坛第56次研讨会上,许多业内专家和学者呼吁,京城商业结构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不够完善,应对奢侈品消费进行一定限制,对低端消费加以促进和发展,以防止 “后奥运”商业的“结构性空壳”。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洪涛认为,商业结构是指构成一个城市商业活动诸要素之间的比例及其经济联系,它是城市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商业结构研究的对象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业、住宿业、商业服务业等等的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规模结构、业态结构、商品交易市场结构等。
改革开放29年以来,北京市经济发展非常快,商业发展也异常迅猛。2006年底,北京市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社会消费品总额突破3000亿元,仅次于上海。流通业从业人员超过230万人。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北京市的商业结构存在许多突出矛盾。
首先,消费水平差距大。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曹厚昌认为,北京市低收入者仍然客观存在,而流动人口也占据了城市人口的一定比例,这其中除了“白领”还包括很多农民工,他们的收入水平很低;另外,北京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也凸显北京人收入构成的复杂性,大部分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也不高。他因为,北京市的商业结构要考虑到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今后应通过对人口结构、收入结构、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对消费结构进行研究。
其次,空间结构不合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教授王成荣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北京市的城乡差距很大,城市的商业发展很快,而乡村的发展却很缓慢。第二,南北城、东西城之间差距很大。北城的商业发展迅速而南城的发展却相对较慢。第三,北京市的商业街很发达但新型社区商业却很薄弱。
谈到北京市商业结构的空间矛盾时,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柴小青也认为,北京市城南和西南商业设施比较薄弱,而且其结构质量与其他城区相比也有差异,新入市的主要是批发市场业态。而部分地区则盲目发展,尤其是望京、回龙观地区,2008年人均商业面积将达到3至4平方米,超过北京人均1平方米的标准。同时,王府井商业街新一轮改造已经启动,到2008年前将再增加86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
再者,业态结构矛盾凸显。洪涛认为,目前北京大体量的MALL商城、高档百货店数量较多,社区商业、郊区商业发展相对滞后。
对于上述第一个矛盾,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张育林认为,应明确北京商业的服务对象,从收入角度划分有高、中、低三种。从另外一个角度划分有商务型和生活型两种,应明确重点侧重服务于哪一类型的消费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认为,北京商业今后应完善小康型商品市场、兼顾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等温饱型商品市场、促进富裕型经济的发展。
对于如何化解北京商业业态矛盾,黄国雄表示,北京的业态结构应以大型百货店为主导、各种超市为主体、专门店和专业店为特色,完善CBD的功能和市中心的建设,同时允许大量个体户的存在,形成多层次、多业态并存的结构。另外,北京市也不应急于扩大规模,要控制总量、规划增量、调整存量、优化质量。
黄国雄还表示,“做足现有面积、做精做美”是目前已有的高端百货应解决的问题。北京的批发市场结构要以大型进出口批发为主导、各类批发市场为主体,积极发展和完善连锁批发,鼓励有条件和有实力的批发零售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构建立足于环渤海、辐射西北的交易中心。
柴小青表示,商业业态结构可以通过市场来调节,但是惟有空间结构问题比较棘手。空间结构兼有社会公共资源和资本逐利空间的双重属性,是一个涉及市场调节和政府行政干预、城市规划与商业规划、居民需求与商家经营等诸多关系的复杂系统工程。例如,1993英国环境部颁布了政策指导体系的第六个文件,将城市规划与商业规划相结合。
对此,黄国雄表示,北京市的空间结构应以市中心为主导、以社区商业为基础,充分重视和发挥便利店的作用。另外,不应将社区商业和小区商业等同起来。针对社区商业薄弱问题,王成荣提出现代生活广场的概念,这不仅可以实现商业功能而且还可以实现人际交往和娱乐的功能。
对于如何完善商业空间结构,洪涛则表示,首先要完善北京市商品交易市场结构。2005年到2008年,市场个数保持在800个左右,成交额达到1200亿元,其中亿元市场90个;2005年到2010年,商品交易市场的个数保持在800个左右,成交额1500亿元左右;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重点,一是提高四环路周边各类市场的布局和水平,二是培育4至5环路建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三是以城区批发市场为基础,进行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的改造,四是重点抓好居民小区市场的规划与建设,五是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型市场。
其次,要完善北京特色商业街结构。北京具有许多特色商业街区,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以特色凸现北京商业特色,为营造特色的商业环境迎接奥运,北京将进一步推进特色商业发展。2008年前北京市应加快建设25个特色商业街区,其中10个市级特色商业街区,15个区域性特色商业街区。
最后,要完善北京“后奥运”商业结构。北京市商业结构不仅要着眼“前奥运”商业、抓好“奥运”商业,更要着眼于“后奥运”商业,以至于北京市不会出现“后奥运”商业的“结构性空壳”。
洪涛还建议,应完善北京市商业结构的新理念,把北京商业纳入环渤海大商圈中研究,提高流通效益,达到商圈内城市商业结构互补、功能协调,使环渤海商圈功能进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