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名牌”让消费者很受伤 |
2007-04-23 09:09 来源: 北京商报 |
傍大牌和傍大款是一样受人非议的。 有媒体报道,屈臣氏店内销售的一款品牌为“manna body shop”润足液的商品被消费者指责“抄袭法国名牌”——欧莱雅旗下的“THE BODY SHOP”。屈臣氏公司表态,下周给出答复。而消费者对此产品的指证却十分严厉,“还以为THE BODY SHOP进中国了呢!”消费者王小姐气愤地表示,自己在屈臣氏买了一瓶售价29.9元的柠檬润足液,原以为是互联网上热捧的品牌THE BODY SHOP,回家仔细一看才发现,一不小心就被“傍名牌”忽悠了。 对此,笔者认为,消费者王小姐大可不必如此气愤,留心观察身边的商品,傍大牌的商品绝对不比傍大款的女人或男人少。买“康师傅”桶面,给你的却是“康帅博”,买“雪碧”饮料,给你的却是“云碧”……总之,买大牌就会不经意遭遇“傍牌”的骚扰。 而笔者只用了受非议而没有说这种举动令人痛恨,也是完全站在发展的角度考虑。不可否认,无数无名小牌在傍上了大牌之后,都借着这股牛气冲天的名气,愚弄消费者于不经意间。消费者也常常是在回到家中、打开包装之后才发现“此大牌非彼大牌”的。然而,名不见经转的小商品却都借着“傍牌”找到了销路,概率之高也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消费者每买一件正品就有可能买到的是“傍牌”。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应该钦佩“傍牌”商的智慧之处,名牌在前打着广告开拓市场,而“傍牌”在后坐享其成,也算是在钻了法律空子之后的成功营销之道。 但是从道义的角度还是要非议一下,毕竟“傍牌”除了消费者之外,还大大侵害了“名牌”产品的权益。而笔者更担心的是,当大牌都被傍完之后,不开拓自主品牌的小商品们,还能傍谁?
|
|
|